呼兰小作家
(二十七)
此刻高原和任诗琪才看清,原来一边放羊一边坐在石头上看书的孩子是他们支教小学的学生王二娃。看到一边学习一边放羊的少年,高原想起了当年同样一边学习一边放羊的自己,一种思乡的情结瞬间袭上了心头。“王二娃,你是一个人来这里放羊的吗?”任诗琪一边问,一边从身上的背包中拿出一些水果和一瓶水送到王二娃的面前。“饿了吗?渴了吧!给,我这里有吃的,还有水。”见任诗琪把那些东西举在面前,王二娃连忙把双手背到身后,腼腆地涨红了脸说:“老师,我带了干粮和水了。谢谢老师,我不要。”又见任诗琪举到他面前的手并没有收回去的意思,王二娃连忙从斜挎在肩上的一个挎包里拿出了一个白面馒头和一个装着水的玻璃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把这两样东西拿给任诗琪看。看到王二娃上山放羊就只带个白面馒头和一瓶水,任诗琪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心痛。不容王二娃推辞,她硬是把手里的水果和水塞进了王二娃的挎包里,又从自己的背包中拿出两根香肠也放在了王二娃的手里。“这两根香肠你和馒头一起吃。你正在长身体,只吃白面馒头什么行?快吃吧!”“谢谢老师!”见推辞不过,王二娃把手中的一根香肠放进了自己的挎包,在另一根香肠上咬了一口。任诗琪看他放起一根香肠,就对他说:“两根肠你都吃了,别舍不得,干嘛放起来一根啊?”王二娃没有回答老师的问话,他只是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品着那根香肠的味道。这时一直站在一旁没有说话的高原说:“你是要把那根香肠留给你家里的老人嘛?”听高原老师这么一说,王二娃连忙用力地点了点头:“嗯,我要留给奶奶吃!”任诗琪回过头看了一眼高原:“你猜的还挺准的。”高原苦笑着回答:“不是我猜得准,而是眼前的王二娃就是曾经的我!”正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话期间,站在王二娃娃身旁的黄耳,两眼盯着王二娃手中的香肠和馒头,蓬松的大尾巴缓慢而有节律地摇动着,它的眼睛分明是在询问:“这个东西的味道闻起来好香啊,是不是很好吃呀?”王二娃看见黄耳垂涎欲滴地巴望着自己手里香肠的眼神,他那正在把香肠送往嘴边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弯下身把香肠送到了黄耳的嘴边,用一种亲切温柔而又宠溺的语气说:“黄耳给你吃吧,这是香肠,可好吃了!”聪明的黄耳知道王二娃手里的香肠是平时几乎吃不到的美食,它用感激的眼神看了看王二娃,只是把鼻子凑近香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了闻香肠的味道,随即它就把头歪向了一边,并没有吃已经送到了自己嘴边的美食。王二娃看了看黄耳的表情,会意地笑了:“好吧,咱两个一起分享任老师送给我们的香肠吧!”说着,他从中间把香肠一掰两半,一半放进了自己的嘴里,又把另一半递到了黄耳的嘴边。看王二娃吃了香肠,黄耳这才一口叼起那半根香肠,把它吞进了肚里。王二娃看见黄耳吞下香肠,他一边用手抚摸着黄耳的头,一边笑着对黄耳说:“瞧你这猴急的吃相,尝出什么味道了吗?”随后他又把自己的馒头分一半儿给了黄耳。“黄耳,这是我分给你的食物,奖励你做向导有功!”黄耳叼起馒头,趴到一边的草地上享用去了。
高原用手指了指正在吃东西的黄耳,对王二娃说:“他叫黄耳?是你家的狗吗?它每天都来山上吗?他真的是这里的向导吗?”听了高原的问题,王二娃看了看黄耳,他再次俯下身,像搂抱一只毛绒玩具一样将黄耳搂在怀里。接下来他给高原和任诗琪讲述了为什么黄耳每天都来山上给游山的人们做向导的原因。
(二十八)
黄耳并不是王二娃家养的狗,确切地说,它是一只没有主人的流浪狗。黄耳虽然没有主人,但是这里的山民和游客无不把这只聪明又通人性的狗当成是自己家里的狗子一样对待。凡是听过黄耳曾经的经历的人,都会为黄耳对主人的忠诚和替主人完成心愿的执着而感动。
黄耳曾经的主人是一位为了守护这座山林而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的巡山老人,他叫田敬山,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善良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生活在山坡下的一间简单的小木屋里。常年陪伴在他身旁的只有黄耳这条狗。老人把黄耳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有什么好吃的老人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黄耳。而黄耳也寸步不离地跟随在老人的左右,衷心地保护和陪伴着老人,听他一遍遍地讲述他的故事,从不厌烦。
田敬山老人说,在很多年前,这座山林要比现在美丽富饶上很多。山上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均衡,不但有山狸、野猫、野兔、山羊等小型的野生动物,甚至一度还有过狼群的踪迹。山鸡、野鸭也随处可见。这里的树木茂密,野草繁盛,各种野生动物靠着自然的力量相互制约和控制着各自存活的数量,使这里的生态水准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上。山上的鸟的种类也很多,麻雀、杜鹃、黄鹂、蜡嘴雀、八哥、渡鸦、聊哥儿、百灵、画眉等等应有尽有。每天清晨,在云雾缭绕的山林里,伴着初升的太阳,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鸟鸣声混合成的一首大自然的独特交响乐曲,真可谓是繁弦急管,曲韵悠扬,金声玉振,琴瑟和谐,娓娓动听。这声音使闻者迷醉,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这美丽、恬静、安详的音乐声中,被人为地加进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人类的那些贪婪和索取的杂音混了进来。为了中饱私囊,山外的一些人开始入侵山林,他们像强盗一样猎杀这里的野生动物,捕捉珍奇的鸟类,套杀山鸡、野鸭。把野生动物的皮毛穿在自己的身上,把它们的血肉端上自己的餐桌儿,还得意洋洋地炫耀和吹嘘自己生活的高端和富庶,大谈什么野味和养生。这样他们还嫌不够,他们还在山林间乱砍乱伐,把一些珍贵的树木制成高档家具以供自己享用或谋取巨额暴利……如此一番的折腾,狼群消失了,森林里的树木减少了,大山的生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生活在大山周围的山民们,眼见这一切的发生无不痛心疾首。于是他们纷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大山。他们组织人力巡视山林,禁止山外的一些人到山里进行打猎和砍伐树木。尽管如此,由于利益的诱惑,还是会有一些人到此偷猎、偷伐。为了加大保护山林的力度,当年五十几岁的田敬山自告奋勇地请命于山民,独自一人住在了山坡下的小木屋,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着大山的安全。他每天带着黄耳巡山护林,全心全意地保护着山上的一草一木。
春天,他在山上植树造林;冬天,他给觅不到食物的野生动物和山上的留鸟投放食物。他把山上的一切都看成了宝贝,把这座大山当做了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在他的精心守护下,在国家环保法律的公布和实施下,在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下,一度被破坏的山林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山林里的自然环境得以了迅速的恢复,大山那原有的美丽正在一点一滴慢慢地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当年那身体硬朗的田敬山也变成了须发皆白的老人。
现在,走进大山里来的山外人,绝大多数都是来领略这里的美景和自然风光的。他们往往因为不熟悉山林里的道路而在山里迷失方向,于是,田敬山这位爱山、护山的老人就又主动给上山的游客当起了向导。每当来此山林游玩的游客遇到这位身旁跟着一条黄色大狗的巡山老人的时候,他都会主动热情地向你介绍山上的景色——哪里花多,哪里鸟多,哪里能遇到野山羊,哪里会有形状各异的奇石,哪棵珍贵的树木已经年愈百岁,哪里可以品尝到甘甜清冽的山泉水,他了解这座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就如同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肤一样。
因为每天陪着田敬山上山巡视,黄耳对山上的每条路径都深谙于心。当有人向田敬山老人谈及他的黄耳的时候,老人便会一改沉默寡言的状态,滔滔不绝地给人们讲上几段他和黄耳之间的那些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
有一年的夏天,雨水又大又勤。一连几天的瓢泼大雨把整个山林冲刷得翠绿清新,原本就不干燥的山间的空气变得异常的潮湿。一般来说,这样的恶劣天气,盗猎、盗伐者是不会来山上的。田敬山也就把每天一次的巡山暂时停了下来,黄耳也乐得在他们的小木屋里和他的主人相互依偎着睡了一觉又一觉。
这天夜里,大暴雨再次光顾和袭击了这座大山。狂风裹挟着豆子一般大的雨点狠狠地砸在山顶的石头上,高大的树木上。它们把娇嫩的山花撕成碎片,让山花那破碎的躯体随着从山顶倾斜而下的雨水迷失在了山下的草丛里、泥土中、石缝间。刺眼的闪电时时将黑暗的夜空撕开一个巨大的裂口,仿佛是一头巨兽睁开它那狰狞可怕的大眼虎视眈眈地逼视着山坡上那间孤零零的小木屋。紧接着一声霹雳震彻山谷,巨大的响声仿佛把天地都震得颤抖起来。一些原本就被雨水冲泡得松动的山石几乎摇摇欲坠。
突然,本来安静地趴在田敬山老汉身旁的黄耳警觉地竖起了双耳,它静听了几秒钟后,迅速地跳起身来,焦躁不安地用头顶了顶田敬山的身体,示意田敬山起床,跟它到屋外去。睡得迷迷糊糊的田敬山以为黄耳要出去方便,他不情愿地对黄耳摆摆手说:“这么大的雨,你自己开门去吧。”说完,他翻了个身,准备继续接着睡觉。见田敬山不理睬自己,黄耳就用爪子挠田敬山的脸还是想让他陪自己出去,可是田敬山依旧不去理睬它。情急之下,黄耳索性叼起田敬山身上的被子径直跑到小木屋的门前,它一头撞开屋门,连狗带被冲进了雨中。
田敬山被黄耳这么一闹,顿时睡意全无。他见黄耳把被子叼出门去,连忙起身,一边大声训斥:“黄耳,你这是做的什么妖!”一边追着黄耳来到了屋外。就在他追上黄耳正从黄耳口中抢夺他的被子的时候,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顶上滚了下来,不偏不斜,正砸在他们的小木屋上。“通”的一声巨响,小木屋坍塌了。站在雨中的田敬山被眼前的一幕吓出了一身冷汗。当他缓过神来之后,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黄耳要把他的被子叼进雨里。原来,黄首先嗅到了危险的来临,它是在救它的主人!田敬山一把抱住已经被雨水淋透的黄耳,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从此以后,田敬山更加珍惜他的黄耳,视黄耳为自己的救命恩人。是的,万物皆有灵,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能对你挺身相救的一定是最爱你的那一个,哪怕它是一条狗。有人说狗是上天派来人间播撒爱的天使,通过这件事我相信了。
大家都知道狗的嗅觉是人类的倍,听觉是人类的16倍,因此,在巡山防止偷猎、盗伐时,黄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那些盗猎者们对黄耳是恨之入骨,他们恨不得置黄耳于死地,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盗杀猎物而获得非法收入。
他们在田敬山和黄耳经常走过的山路上投下了带有毒药的食物。黄耳虽然聪明,但它毕竟只是一只普通的家养狗,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在一次巡山时,它误食了坏人故意投放的有毒食物。在下山的途中毒性发作,它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几乎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田敬山看到黄耳的症状,又发现山路上残留的有毒食物,他知道黄耳是中毒了。他不顾被毒发时的黄耳咬伤的危险把他随身携带着的白酒用水稀释,用手掰开黄耳的嘴巴,把大量的酒水灌进去,并不断地拍打黄耳的背部,促使黄儿吐出了吃进去的食物。随后,他又赶了很远的山路,把黄耳抱回家中,用当地人们常用的土方法多次给黄耳清洗了肠胃,一直守护在垂危的爱犬身旁。看着身体不时抽搐的黄耳,田敬山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抚摸着黄耳的身体,声泪俱下地说:“黄耳,你不能离开我,你不能死,一定要活过来!”
或许黄耳只是吃了少量的有毒食物,更或许是主人的哭喊唤起了黄耳强烈的求生欲望,它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第二天,当黄耳的身体不再抽搐,能够勉强站起身来进食的时候,田敬山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放进了肚子。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件,田敬山更加地爱护黄耳了。而幸运地活下来的黄耳知道是主人救了它的命,它更是把主人看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在协助田敬山巡山时它更加用心仔细,因为它有着一颗知恩图报的简单之心。
在这座美丽的大山脚下,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人一狗的感人故事。人们每天都会看见一高、一矮,一前、一后形影不离的两个伙伴。
然而,无论多么相爱的两条生命,最终都会有永远分离的时刻。田敬山走了,就在这座他爱了一生,守护了一生的大山逐渐恢复着它原有的美丽与生机的时候,他带着满足的微笑和对爱犬黄耳的不舍与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从田敬山过世以后,黄耳也离开了山坡下的小木屋,它把自己的家安在了田敬山的坟墓旁。在不吃不喝地在田敬山的坟墓旁守了三天三夜之后,黄耳那孤独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从前和主人巡山时所走过的每条山路上。仍然是每天一次的巡山,风雨无阻;仍就是给来此游山的人们指明上山的道路。人们说它是在用这种方式怀念它的主人。也有人说,它是在继续完成着主人的心愿——用生命去守护这片山林的美丽,还自然以云淡风轻,给山林以鸟鸣树翠。
黄耳和田敬山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人们自发地在田敬山的坟墓旁为黄耳搭建了一个狗窝,让这条忠诚的狗永远和它心爱的主人生活在一起。同时,无论大人孩子,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担负起了喂养和照顾黄耳的义务。一时间,黄耳成了大家供养的毛孩子,成了这座大山脚下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