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河北诗歌吴媛行者的浅吟低唱评论
TUhjnbcbe - 2021/6/10 13:19:00

《河北诗歌》第期

《河北诗歌》,诗意的栖息地!

作者文档

吴媛,保定市文联办公室主任,市作协副主席,河北省作协理事,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有多篇评论文章见于《博览群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艺术报》《河北日报》等,参与廊坊师范学院“‘燕赵七子’诗歌创作研究”课题,曾获河北省文艺评论奖。

☆诗评☆行者的浅吟低唱——评石柱诗集《我从这个世界经过》(诗评)

●吴媛

石柱不是一个着意作诗之人,却又是一个无比执着于诗歌的人。所谓不着意作诗,是说他并不太关心诗歌的技巧或者当下的诗写潮流。抒情为王还是智性表达,凌空高蹈还是日常化写作?对他来说这些争辩都无关紧要,他只是写所当写,待思想和情绪自然涌出时,充当一个虔诚的记录者。所谓执着于诗歌,是说他多年来从未放弃过以诗歌书写人生的意图,诗歌是他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他不为当诗人而写诗,不为迎合任何势力而写诗,只是我手写我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种创作的纯粹和坚持着实令人感佩。

石柱的新诗集名为《我从这个世界经过》,“我”“世界”“经过”这三个关键词其实已经表明了他的创作内容、主旨和态度。诗人所要处理的,正是主体与世界在相互凝视过程中形成的依存又疏离、吸引又排斥的共在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所生发出的各种经验。“经过”是诗人的主观态度,尽管这种态度其实并不容易实现。

作品中的“我”比比皆是,怀念的“我”,迷途的“我”,喀什老城的“我”,莫斯科郊外的“我”……难得的是,“我”处处在场,却并不强势。诗人从未试图以自身强大的主体性去定义周围的一切,他尊重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并不肯用它们为自己做注。他只是不断地行走,然后驻足、观看,嬉笑着记下“黄石的乌鸦”“提洛岛的石头”或者某个“凭栏的女人”,带些赞赏,带些微嘲,浅酌低唱。诗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奇妙的互谅互爱。他的作品中没有传统田园诗中人对自然的膜拜,也没有新诗中常见的现代生活对人性的挤压逼迫,有的只是对周遭一切认真的阅读与欣赏。我有时会想,这种生活和作诗的态度也许与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自由有关,但也可能正是这种生命态度,才让他即使一文不名,也敢于贸然奔赴彩云之南寻访偶然一见的善美,才可以从容面对变幻的商场,莫测的生活。当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时,态度决定一切。

所以石柱的诗歌世界里,处处风景。他写《庞培古城》:“距离/维苏威十里/距离/柏拉图十里/我听到/母狼的呻吟/热泉/煮沸了胴体……我沿着花径/走到火山落日/爱情嵌入/粉红色的壁画……”《江上》:“风啃食幽幽青草/雨淋透神女鬼魅/飞鸟误入蝙蝠洞/诱出万道霞光/一条羊肠小径/通向绮丽的巫峡/仰望星空的悬棺/遁入迷离的残梦/偶尔我爬上彼岸/闻闻骨头的野花香……”他写:“在撒哈拉沙漠/我立成一炷香/以佛教的方式/等待太阳自焚”“坐在日内瓦湖畔的咖啡馆/一直把皮肤喝成咖啡色”……有趣的是,这些“风景”并不是哲学静观的对象,它们与“我”紧密联系着,是随时可以包容“我”的一片天地。“我”带着一种天真的惊喜,不仅欣赏风景,更执着地要进入这风景,构成这风景。

王阳明《传习录》说:“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撇开关于这段话的唯心与唯物的争辩,我们不妨静静体味话语中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在之感。世界充满令我们震惊的东西,文学试图描绘它们,诗人试图感受并享用它们。无独有偶,存在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也说:看和被看是把我们编织到世界中的东西。我们并不能像猫往鱼缸里看那样,不是从外面某个安全的地方窥视这个世界。我遇到各种事物,因为我对于他者而言是可被遇的。

这个不断在世界各个角落行走的石柱,通过一双观察的眼睛,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发现自己,确认自身。他从世界“经过”,并不是要当一个过客,他要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命名并言说这个世界。一应事或者物都被个人色彩浸染,诗歌成为世界还给个体存在的诗意确证。他的《窥豹》表明了自己的这种姿态:“(一)从人民公园/大树的黑洞/走到婚姻/偷窥自己/你挣扎/为一片片/纷飞的白纸/标上符号(二)给一个个/独立的汉字/安上探头/让语言/不能随意/组成家庭(三)自由/是指纹锁/仅有/一把金钥匙/在死灵魂/手里(四)我不知眼睛/长了黄斑/大街上/每个人/穿着豹纹衬衫/款款而来……”古语云“五色令人目盲”,眼睛是窥视的窗口,是我们与世界交换信息的通道,但透过长了黄斑的眼睛,每个人都穿上了“豹纹衬衫”,偏见何尝消失过,真相何尝被获得过。这段表达既写实又充满隐喻色彩,发人深思。

从实处落笔,往虚处着眼是石柱诗歌的一大特点。与他“经过”的处事态度和写作姿态一致,他的诗处处在场又处处出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当然,石柱的诗远没有达到这种出入随心的完满,但这并不妨碍他追求那种在进退出处之间悠游自得,任性自在的书写状态。他的诗中常有妙语:“去会老情人/一定要洗脸/她说/我有秋天的倦容(《相见》)”“一盆花/是田园/关窗/归隐(《大隐》)”“壁炉吻火/映衬一张张/羞涩的脸庞……上帝用心良苦/有了节日/世界才没有末日(《平安》)”每首诗往往都是从寻常处生发,渐渐伸展开一条条枝蔓,才发现诗人笔下原来是生命的经纬。

我曾经一度担心石柱生活的优越和自在随性的态度会把他的诗带向那种把玩一切的中产阶级情调。但我很快发现这种担心是无谓的。他有着几乎本能地对人的尊重和热爱,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不是自上而下的俯视,不贩卖廉价的同情,而是真诚并略带戏谑地与所有人一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哭泣、欢笑。《西大街》是极有代表性的一首:“(一)寿衣店的老板/叫德彪西/两只小眼/笑眯眯挤到一起(二)服装店的主人/叫马燕妮/她两只胖乳房/乐呵呵堆在一起/(三)眼镜店的经理/叫张老三/他的抬头纹/能藏住烧纸/(四)洗头房的女子/叫颜如玉/她脸上的脂粉/一跺脚渣掉了一地/(五)老街坊的大厨/叫老黑猫/熏猪头肉/熏熟了自己……老黑猫喝醉了/拉上三老婆/去德彪西的寿衣店/听莫扎特的安魂曲……”在这些白描中,生活在最底层的德彪西们跃然纸上,诗人用简笔勾勒出他们的人生轨迹,重要的是,他们的人生是被诗歌正视并尊重的。

他写女人:“一个女人/叠纸鸢/一千只/放飞一次/雨天/她在屋里放/雪天/她在炉里放……”写门卫:“门卫/站在腊月里/我不信/他不冷/每一次/出出进进/他敬的军礼/干净利索/和物业的头儿说叨说叨/电话那头/酒喝得热火朝天/“能不能/在生火的屋子/让命苦的兄弟/等归家的人”/暮日的落雪/干净的月光/我无奈的虚伪/从零点降到冰点。”我更愿意形容石柱的态度为一种可贵的“共情”而非同情,他很愿意也常常很轻易就走进那些渺小脆弱的灵魂,以最大的真诚倾听他们并书写他们。

在《羊儿》那首诗里,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草原之鞭/抽打普世的生灵/每一株小草倒下/我心口疼痛……”也许,这疼痛就是石柱打开无数心灵的密钥,是世界留给他的救赎,带他和他的诗歌走向更加高远的地方。

石柱,年生于保定,北京瑞德传媒科技创始人,曾出版诗集《心事》《我是屠夫的儿子》《我从这个世界经过》。河北省十二、十三届省人大代表,河北作协会员,河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附:石柱的诗

◆◆苍生

辞掉了一份天堂的工作

又没往来的车

我只好在人间

安静地活下来……

落日的小镇

鹂鸟乌鸦蝙蝠

诗意地栖息

远方有一矗白房子

白房子存放亲人

睡觉前幸福的照片

照片覆盖的骨灰

是今生今世的齑粉

苍天怜爱蝼蚁偷生

野花在死亡漫溯处复活

脚踝的小草如一支响箭

让我慰藉春天的掘墓人

◆◆羊儿

我抚触柔软的脊背

为她的顺从感动

内心不自觉的杀戮

油然而生

我曾经吃草

一颗反刍的胃

一颗善良的心

进化源于欲望的物种

我穿的羊毛

我剪的羊毛

都不是羊毛

而是屠杀给我的温暖

短匕如诗

刺向爱情

茫茫归途

一堆堆磷火唱歌

每一爿小店

悬挂

永远吹不响的羊角

一颗颗骷髅晶莹剔透

我见过

披着羊皮的人

啃羊骨长大的孩子

都变成了乖乖的羊儿

草原之鞭

抽打普世的生灵

每一株小草倒下

我心口疼痛

给我点光明

我收拾一下美丽的骸骨

免得让善良

卷土重来

◆◆与丘吉尔对话

不用找熟人

我只需一支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就从画框出来

伸手拍我肩膀

这个傲慢的家伙

不谈麦克马洪线

钓鱼岛琉球

克什米尔……

低眉顺目地问我

火柴呢兄弟

◆◆咖啡馆

我不知抢我护照的人

是诗人赫尔曼·黑塞

坐在日内瓦湖畔的咖啡馆

一直把皮肤喝成咖啡色

我用两粒咖啡豆的眼珠

盯着姑娘偶尔露出的乳头

两粒咖啡豆

咖啡色无聊的天空

◆◆庞培古城

距离

维苏威十里

距离

柏拉图十里

我听到

母狼的呻吟

热泉

煮沸了胴体

长老歌剧院

一具佝偻的石膏

无声地哭泣

我沿着花径

走到火山落日

爱情嵌入

粉红色的壁画

一只靴子

溢满欲水

另一只靴子

仓皇落地

男人

生于忧患

女人

死于清白

给自己取一个名字

拂尘

我却一直掸不尽

血液里的灰尘……

◆◆金先生

金先生

戴上墨镜

天色暗下来

金先生说

喝一壶黑茶

用黑夜煮……

◆◆窥豹

从人民公园

大树的黑洞

走到婚姻

偷窥自己

你挣扎

为一片片

纷飞的白纸

标上符号

给一个个

独立的汉字

安上探头

让语言

不能随意

组成家庭

自由

是指纹锁

仅有

一把金钥匙

在死灵魂

手里

我不知眼睛

长了黄斑

大街上

每个人

穿着豹纹衬衫

款款而来……

◆◆我不知是不是爱情

我有这样一个女人

为了等我

终生未嫁

没有孩子

只在痛经时写

一封疼痛的信

她一直用棒针

编织老式的毛衣

暖和的秋天

我是哭泣的枫叶

我爱读《十月》

她早早地

在破旧的报刊亭

寻找消失的十月

我的儿子

是她的儿子

我的女儿

是她的女儿

她饲养孤独

一条京巴

一只小猫

她信佛

我信主

她说死了和我葬在一起

我说活着我们葬在一起

◆◆我爱岛上的神我修家乡的禅

盘膝时

想起家乡的庙

莫名的寂寞

随浪涌动

我是岛上

残存的雕像

美人

藏于悲情的白屋

祷告之后

大海

空无一物

蓝顶咫尺

教堂遥远

鹰隼翱翔

鸥鸣凄然

放浪形骸的翅膀

飞越高山之巅

一千年

红袖拂尘

两千年

金簪开花

三千年

我重回人间……

◆◆背水泥的少妇

她在工地

做水泥模特

娇弱的身体

蹒跚的猫步

一朵

喘息的花

绽放于尘埃

一抹

冰冷粉底

肮脏的肤色

我开始

憎恨水泥

憎恨房屋

憎恨广厦

憎恨杜甫

我喜欢

她喝水

擦汗

拭泪时的笑容

◆◆诗歌是我的必需品

出行时携带诗书

皮囊里斟满墨水

外套是青衫湿

我骑上一匹明月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去会千年之外

万里之遥的李白

杨柳折腰羌笛哀怨

我真的不喜欢

蔑视诗歌的人

他们时常无视

马铃般的朗诵

举起金杯大快朵颐

谁知道酒是诗的义子

枫叶荻花锦瑟年华

我终将死于韵律

灵魂写字仄仄平平

长安居米杏花飘幡

苏东坡被宋词流放

心痛楚地窃喜

那里是诗和远方的远方……

◆◆韩熙载夜宴

以最大尺度宽容

人非草木

无情即无过

世上哪有人情秤

隔屏有耳

一场花酒能断

你的身家性命

食草者

色戒

豪门夜宴

笑里揣刀

我绵里藏针

觥筹交错

笃定弦外之音

客随主便

烛光斧影

醉里挑灯看剑

鸡犬升天时

冥币生紫烟……

◆◆目睹

如果不是目睹

生命之乡

寂寞的绿

终会枯黄

我仍不相信

自然赐恩

天长地久

善有愧报

拧干汗水

给城市一把团扇

不如吹一口秋风

月光如银

我有意回避

路口的纸火

让伤感的心

遍插茱萸

最后一朵玫瑰

夏日的遗照

秋水伊人

候鸟不归

世界的尽头

没你的消息

为此我一次次

推迟今生……

◆◆情书

我老了

不是一个人老

我身体内藏的徐娘

也老了

空椅

聊天若有情

情书

印象中

她面对镜子

一直到铜梳生锈

发髻如花

开放烛台

为幸福化妆

擦拭鱼尾纹

给昏沉的旧居

洗脸

穿上

今天的新衣裳

一起去

跳广场舞么

一碗热姜汤

生离死别的冷酒

一封迟迟的情书

日暮途穷时寄出…

◆◆我从这个世界经过

妹妹

我在度

最短最空的长夜

我知道

这几日憔悴了我一生

冰雪的河

凫水的船

青林飞鸟哑默

空巢

两世的缘分

妹妹

阳光洗脸

月光濯足

一团纯净的火焰

吐于你心

你在温暖的泥土

生根

我举酒

心底流泪

妹妹

从生向死是飞翔

从死到生是蜗行

你遥远到别离

故乡

我漫长到忘记

亲人

妹妹

我的亲妹妹

我想你

今生来世

我们

经过这个世界

谢谢

一起生长了一次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发布,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他媒介转载或使用,须注明转自本刊。本期配图选自网络。

栏目设置

:刊发河北省内45岁以上诗人诗歌作品。:刊发河北省外45岁以上诗人诗歌作品。:刊发45岁以内(含45岁)诗人诗歌作品(包括省内和省外)。:刊发旧体诗词作品。:刊发诗评家的评论文章。:刊发诗人及评论者的评论文章。:刊发诗人一组诗及评论者的评论文章。:刊发国内外优秀诗作的赏析文章。:刊发古诗词的赏析文章。:推介与诗歌相关的好书。

投稿要求

1、投稿须原创,已在其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诗歌吴媛行者的浅吟低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