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书笔记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册
TUhjnbcbe - 2021/3/30 18:19:00

帝国缔造者(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十年),这一时期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帝国。各国的政治手段也有所升级,为了证明是亚历山大真正的继任者,利西马科斯铸造了带亚历山大头像的银币。

阿育王柱来自于印度,印度的阿育王皈依佛教,把政治与道德哲学刻在了石柱上。

罗塞塔石碑因为记录有古希腊语和两种古埃及语,成为了破译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中国处于汉朝时期,留存有用作邦交馈赠礼品的汉代漆杯。

罗马第一任皇帝的凯撒·奥古斯都(屋大维)直接地采用头像雕像来表现自己权威。

古代享乐,现代香料(公元一年至公元五百年),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人们享乐方式的文物。如沃伦杯刻画了成年男子与少年之间的同性恋场景,这在罗马帝国时期是被允许的。

北美水獭烟斗表明了在两千年前的北美,人们就已经开始大量享受烟草了。

中国的女史箴图,上面描绘了我国古代女性应遵从的举止规范。

在罗马帝国,胡椒成为财富的象征,也就有了一些相关的用品如霍克森胡椒瓶的出现。

信仰的兴起(公元一百年至公元六百年),这一时期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不约而同地将神祗具象化。犍陀罗佛陀坐像的手势叫转法轮印,意为转动佛法之轮。法轮象征着通往开悟的道路,是印度艺术中已知最古老的佛教象征。佛陀的手指代表法轮,他为听众转动法轮,让他们能放下虚幻的现实,脱离苦难与自我,进入极乐的涅槃状态。

而鸠摩罗一世金币上的神像属于印度教,一面是君主一面是神像,让所有硬币持用者了解,他们的君主受到神的恩宠。

沙普尔二世银盘来自伊朗曾经的萨珊王朝,反映的琐罗亚斯特教因为政教高度合一,在帝国崩塌后逐渐没落,但一些核心教义,如世界的善恶之争,以及世界末日的观念,依然有巨大影响。

亨顿圣玛丽马赛克,有基督最早的图像之一,当时的社会对基督教及其他宗教都能愉快地接纳。将基督与异教神话中的柏勒洛丰、珀伽索斯和喀迈拉并列摆放的做法,基督徒运用这些材料表现基督复活的信息,表现生命战胜死亡,并把基督被定在十字架上与英雄杀死怪兽进行比较。这很有意思,认为这位基督教创始人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英雄式的胜利。多塞特的基督汇聚了古代世界的所有希望,而这也是人类最深切的愿望,死亡不是终结,之后还会有更丰富的生活,更丰饶的收获。

丝绸之路及其延伸(公元前四百年至公元八百年),阿卜杜勒·马利克的金币来自于阿拉伯国家,以一种物质形式表现出了对统一的伊斯兰国家,对以真主为唯一指引的社会的渴望。

萨顿胡头盔及其墓葬让我们了解到,罗马撤离后几个世纪的英国其实是个高度发达的社会,贸易范围十分广泛,东安格利亚不仅与斯堪的纳维亚和大西洋地区建立了密切联系,甚至与东地中海以外的地区也有往来。

莫切武士陶俑来自秘鲁,这些套路似乎是陪葬专用的,因而尽可能严肃地表现着生死。它们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可怕的故事。对战士而言,输掉这样一场战斗可不是丢脸那么简单的事。战败的战士会被当成祭祀的牺牲品,一个兽头人将砍掉他的脑袋,其余的人喝掉他的血。陶壶上这血腥的一幕绝不只是一种艺术创作。当然,美洲人民经历的,也是与其他地区的居民同样的困境,一样要改造自然,利用资源,尽力避免饥荒,安抚神灵,发动战争。同样,他们也试图通过建立长治久安的和谐国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罗瓦当则出土于韩国,其大小类似于大的老式石板瓦,略小于三十厘米乘三十厘米,用乳黄色的粘土制成,顶部和两边都有装饰粗糙的瓦缘,中间是一张可怕的龙脸,直直地望向前方,阔鼻,鼓眼,细角,胡须很多,看起来像是中国龙和京巴的混合体。这样的瓦当一般放在屋檐的最前端,俯视整个城市。瓦当上的龙用于抵御无形的妖魔鬼怪大军。不止遮风挡雨,更要驱赶邪魔。对于新罗,生活在朝鲜半岛不同地区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在韩国,新罗代表了它们抵抗中国影响的骄傲时刻,但朝鲜人则认为人们夸大了新罗的历史重要性。

传丝公主画版出土于中国新疆,公元七百年左右的世界上,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十分繁忙,运输的货物都是奇珍异宝——黄金、宝石、香料、丝绸。伴随着货物传送的还有故事、思想、信仰以及技术。这个画版描绘了出产丝绸的帝国(古代中国?)的公主,瞒着父皇把产丝的机密如蚕茧、桑树种藏在自己的凤冠里,送给远嫁的出产玉石的国家(于阗)的故事。

宫墙之内,宫廷的秘密(公元七百年至公元九百年),这些都是权贵阶级的私人物品,用于让各种统治者彰显权威,有时也暗示了相关的职责。玛雅宫廷放血仪式浮雕显示了一个可怕的仪式。这个仪式要用带刺的绳子刺破王后的舌头,从鲜血来献祭并且造成剧痛产生幻觉,通过这种方式,国王与祖先建立联系,他统治的正当性因此得到了保证。

后宫壁画残片出自于哈里发宫殿,这些面孔应当是哈里发的奴隶与仆从,她们都是供哈里发玩乐的女性,或许也不乏男孩。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于公元八六一年被自己的土耳其士兵所杀。他的死亡结束了萨迈拉作为都城的历史。

洛泰尔水晶刻有苏撒拿的故事,故事是说富商的妻子苏撒拿被两个欲非礼她的士师诬告,并将遭到被石头砸死的惩罚。这时睿智的先知把士师隔离开,分别向两人质问通奸的情况,两人的说法相矛盾,证明罪证是捏造的。最终这两个士师因作伪证被判用石头砸死。洛泰尔水晶宣扬了一种原则,国家统治者的核心任务是在公开法庭上不带任何私人倾向地保证正义地伸张。无辜者必须得到保护。

度母雕像完工之时,度母刚刚为佛教接纳。她本是印度教的母亲神,后来才开始被佛教徒信仰,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兼容并包的形象。

唐代墓葬俑来自唐朝名将刘廷荀的墓,墓中的文字和物品都是些寡廉鲜耻的自我吹捧,目的则是为了能名垂千古。因为其讣闻目标的读者并非在世的人,而是阴间的判官,它让他们得以了解他的地位和能力,好在阴间给予他相应的地位。

朝圣者、入侵者和商人(公元八百年至公元一千三百年),约克郡河谷宝藏表明,维京人确实一度在整个欧洲大陆经商。宝藏中有一枚撒马尔罕的货币迪拉姆,也有一些来自中亚的伊斯兰货币。当时基辅和约克都是维京人的城市,但几乎没有直接交流。可以看出当时约克郡的维京人正在逐渐接受基督教,但仍不愿放弃旧宗教的个别符号象征,因为其中一枚银币上有一柄剑和基督徒圣彼得的名字,也就是新的信仰沿用了旧宗教北欧雷神索尔的武器。里面还有一枚银币是阿瑟斯坦下令铸造以示庆祝的,最终这位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击败了维京入侵者,建立了英格兰王国。

海德薇玻璃杯带有狮子、狮身鹫首兽、鹰、花卉和几何图案,海德薇是出生王室的基督教徒,她广为人知的奇迹是杯中的水会定期的变成美酒。当时的教会除了提倡修行还要号召打正义的仗(十字军东征)。贸易和战争并存也使得海德薇玻璃杯非同寻常。

日本铜镜背面的装饰图案是一对飞翔的仙鹤,日本人相信它们的寿命长达千年而且终身只有一个伴侣。当然在日本,镜子不只是用于传情,还可以通过它进入灵界、与神对话。

婆罗浮屠佛陀雕像来自于爪哇岛,十六世纪伊斯兰教成了爪哇岛上最大的宗教,佛教圣地婆罗浮屠被废弃。佛学教师与作家史蒂芬·巴彻勒描述,登上七级浮屠的过程可以让人感受到完成了一次朝拜。浮屠顶部的钟形佛塔空无一物。体验万物皆空的境界正是这趟精神之旅的终极目标。

基尔瓦陶器碎片部分来自中国,也有阿拉伯世界的如伊拉克或叙利亚的,还有来自阿曼或波斯湾的其他地区,显示出当时基尔瓦贸易圈的广阔和繁华。以至于产生了斯瓦希里文化带,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但仍保留非洲文化核心。

地位的象征(公元一千一百年至公元一千五百年)。这一时期不仅艺术科技欣欣向荣,天文学、数学及棋类方面也有不少成就。刘易斯棋子就是在刘易斯岛发现的几套残缺的棋子,提醒我们那个时期国际象棋曾席卷欧洲的宫廷文化,除此之外,这套棋子里面的主教提醒我们在欧洲,教会都是国家战争机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希伯来星盘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宇宙模型,外表精致,呈圆形,由黄铜打造,看起来像只大号的黄铜怀表。拿在手里,可以了解时间,做一些勘测工作,或是通过太阳和星辰了解自己在地球所处的位置,甚至还可以做星象占卜。它不只是一件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是欧洲特殊的宗教和政治时期的一个象征。

伊费头像来自尼日利亚,像是一位沉着镇定、拥有无上权力的领导者,它们拓展了欧洲人艺术史的概念。对毕加索,诺尔德和马蒂斯这样的艺术家而言,非洲的艺术表达是肆无忌惮的,它们生机勃勃而狂热奔放,出乎本能而激情澎湃。而伊费雕像所表现出的庄重、理性和克制明显表示它来自一个秩序井然,技术高度发达、神权和王权都十分稳固的世界。

大卫对瓶是一对中国的青花瓷瓶,来自元朝忽必烈时期,当时中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开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正是这种开放为中国带来了青花瓷,比如为出口到伊朗的瓷器使用伊朗颜料蓝钴。

泰诺仪式用椅来自于美洲。泰诺人是美洲土著,他们相信世界与另一个看不见的,有祖先与神灵生存的世界并存。而他们的首领可以向那个世界问询未来,只有族群中最权高位重的人才能拥有一把作为通向神灵世界必要媒介的都何(长凳),最终泰诺人也许在几百年前就灭绝了,他们的首领在都何上预言的一切都与未来的实际不相符。

与神相见(公元一千二百年至公元一千五百年),圣荆棘之匣存放着一根荆棘,据说取自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头戴的荆棘冠,是至高无上的圣物。

正信凯旋圣像表现的是整个社会通过一件艺术作品回顾历史,祈求上帝护佑其未来的状况。当然虽然民众通过节日与圣像的方式庆祝了正信凯旋,它却未能保证拜占庭帝国的延续,但最终东正教却保留下来了。

湿婆与雪山神女像,同时存在的湿婆像和雪山神女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印度教的核心教义:神也许不应该被设定为孤单的个体,而该是一对恩爱的欢乐夫妻、肉体欢愉不是人类的堕落,而是神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复活节岛雕像来自智利,可能雕刻这种处理石头的艺术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当地的雕像相当的多,一开始是简单的石像,后来因为生态系统恶化。鸟类灭绝而发明了对于稀缺资源的宗教仪式“鸟人崇拜”,产生了鸟人雕像。最终其中一座被作为礼物送给英国,也许这种古老的先祖雕像对新来的基督教信仰是一种威胁。包括雕像的这些文物,存放在一个叫做生与死主题厅,证明着所有社会都尽力寻找着适应幻变世界的新方式,以保证自己的生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笔记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