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非,下一个津巴布韦
TUhjnbcbe - 2021/3/8 14:49:00
白癜风工程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517/4390755.html

编者按:票对票,商人出身的政客西里尔·拉马福萨“惊险”当选非国大*主席。他得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持,也得到了南非大企业以及南非共产*和全国工会大会等非国大盟友的支持。而德拉米尼·祖马则接过了其前夫祖马总统的地盘,支持者大部分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拉马福萨积极投身于工会运动,年成为全国矿工联合会的首任秘书长,并推动了南非工会大会的组建。年,他当选为非国大秘书长,并作为非国大代表团团长,与当时的白人政府商谈权力交接。年南非举行首次民主选举后,他当选为宪法大会主席,负责起草南非的新民主宪法。

由于未能担任曼德拉的副手,拉马福萨于年“下海”(姆贝基于年任南非总统),在矿业和农业大展宏图。等公司市值近10亿美元后,拉马福萨从商界全身而退,并当选非国大副主席。年,他被祖马任命为副总统。在向政府申报财产时,拉马福萨仅在约翰内斯堡就有30多套别墅。

拉马福萨近几年的名声有些受损,主要是因为他跟年“马里卡纳大屠杀”有牵连。那一年8月警察用冰冷的子弹枪杀了34名罢工矿工,而拉马福萨作为隆明矿业的股东兼董事竟强烈呼吁镇压工人。反对*“经济自由斗士”(EFF)时不时用这件事对他进行谴责。

非洲新建成的火车站,充满中国风

作为南非总统(相当于议会制下的总理)和执政*主席,拉马福萨肩上的担子很重。近年来,南非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货币兰特不断走软,主权信用被国际评级机构降为“垃圾级”。之前,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开普敦和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地方选举中,非国大均遭遇失败。

南非以外的非洲,倒是纷纷与中国对接,包括圣普、布基纳法索。而中国在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吉布提,租下了一个“废港”,历时两年,这个港口在中国人的手笔下焕然一新。中国将它改名为“多哈雷港”,该港一年就可以为中国带来亿人民币的利润,是每年缴纳的租金的8倍多。

今年3月21日,44个非洲国家在卢旺达签署协议,宣布成立非洲自由贸易区,目标是消除90%的商品关税。这个自贸区将覆盖超过10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这个规模还不如英国的生产总值,说起来确实寒酸,但对于这个贫穷的大陆而言,已弥足珍贵。

而在年南非大选前,非国大正在推行激进的社会经济转型,这让人担心它会变成另一个津巴布韦。津巴布韦今年7月30日即将大选,6月份其第二大城市的集会现场遭遇爆炸,包括第二副总统肯博·莫哈迪在内的至少41人受伤;去年取代穆加贝执政的总统姆南加古瓦未受伤,但他称爆炸距离自己“咫尺之间”。

下文来自网络,分别讲述南非和津巴布韦的激进改革。

今天的非洲,内部贸易仅占总贸易额的12%(年数据)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南端,南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搞土地改革,黑人们想从白人们手中夺回土地。可是事实上,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在经济学研究者看来,这个国家的前途可能会因此而变得不太乐观。这是为什么呢?

不久前,南非国民议会通过议案,赋予总统行使土地改革的权力。所谓土地改革,其实就是政府可以无偿征用白人的土地。可以想见,南非这个彩虹之国,还将继续往深渊坠落。

对于这样的论断,很多人不同意。他们会举一些理由支持南非土地改革。比如说,白人在南非仅占人口的9%,却占有超过70%土地。黑人占南非人口79%,只占全国土地的4%,比印度裔还少。人口和土地倒挂,太不合理,不该改革吗?

这也是南非黑人普遍支持土革的原因。激进派领导人马勒马呼吁,黑人应从“白人侵略者”夺回土地,如果通过法律途径无法满足,他们将诉诸武力。这基本上算是革命威胁了。在中国,“为穷人争利益”的呼声也能俘获一大票人心。

南非白人土地多,人口少,这是原罪吗?很多人的直觉回答是肯定。非洲土地上,白人不就是殖民者吗?他们的财产不是掠夺的结果吗?这种观念不只在非洲深入人心,就连许多欧美人也这样认为。“白人有罪论”是很流行的思潮。

然而在南非,情形没有那么简单。今天南非白人的土地并非来自掠夺,而是依靠开垦和继承。他们的祖先是是南非的早期殖民者,也是最早建立起财产权的居民。

欧洲白人到南非之前,这里的土著是桑人、科伊尔人和班图人。虽说都是土著部落,民族却大不相同。尤其是桑人,他们肤色不深,头发亦不卷曲,还有东方人早熟的皱纹,和非洲黑人有较大区别。欧洲白人初来此地,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土著部落,他们时而交往贸易,时而战争杀戮。在当时白人看来,非洲并不天然属于黑人,它只是尚待开发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南非不像非洲其他地方那样炎热,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农业耕种,于是欧洲移民源源不断前来。

16世纪欧洲清教徒登陆美洲,经过长期定居生活,形成本土化的美国人。与此同时,另一批欧洲白人定居非洲,经过长期生活,也有了鲜明独立的民族意识。虽然祖先来自英法德荷,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现在他们是独立的布尔民族(荷兰语Bor,农民的意思),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更有独立建国的愿望。

他们甚至和欧洲老乡英国人打了一仗,这就是大英帝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布尔战争。为抵抗侵略,布尔人率先向英国宣战。大英帝国从全球各地派兵来剿,陷入艰苦卓绝的苦战,一直都难以取胜。最后,英国人带着巨大损失签订和约,南非获得自治。

这时候,谁还能说得清,谁才是南非真正的主人呢?布尔人比土著晚到这里,诚然也有掠夺殖民的历史,但是作为财产的耕地,则是布尔人开垦的产物。否认布尔人财产的合法性,相当于否认美国早期殖民者的权利,这显然不切实际吧。

今天南非绝大多数黑人,都是几百年间,陆续从北方迁徙而来。在英国人和布尔人经营下,南非成为非洲富饶之地。20世纪,南非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经济发展迅速,一度将成为发达国家。大量黑人拥入寻找食物和工作机会,南非的人口结构才发生巨大改变。许多非洲人带着反帝反殖民的情绪,给布尔人扣上“侵略者”的帽子。严格说来,南非白人的祖先比很多南非黑人的祖先更早来到这里。谁才是真正的侵略者呢?

南非的历史问题很复杂,无论站在哪个立场,都有扯不完的皮。给南非白人扣上“原罪”帽子,再加以掠夺,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明智的选择,应当是承认历史,着眼于现实,尊重财产权的安排。这种看似对黑人不公平的历史结局,其实包含着合理性。

布尔人耕种土地已有几百年历史。他们经营农场,生产粮食,经验十分丰富。他们牢牢把握着土地财产权,并非出于偶然。虽然黑人人口占优,却迟迟没有储蓄投资的观念,也没耕种土地的能力。哪怕获得一小块土地,也是经营不善,几经流转,流转到白人手里。

经济学上有个观点认为,初始产权在谁手里,长期来看并不重要。只要自由流转,产权总会落到最能使它发挥最大效率的人手中。黑人不擅长耕种,他们可以学习,可以积累,只要能使土地发挥价值,经过几代人,总有土地流转到他们手里——毕竟黑人占有绝对人口优势。不擅长经营土地的黑人,只好给白人和亚裔打工。对南非社会而言,这也是繁荣的路途。

7月17日,南非纪念曼德拉周年诞辰

废除种族隔离的南非新政府,他们显然缺乏耐心。曼德拉和他的伙伴们急于改造国家,想让黑人获得更多财产。早在曼德拉时代,南非政府推出《黑人振兴经济法案》,规定白人开办公司,黑人要占有一定股份;南非所有矿业公司,与国家项目有关,一定要有黑人持股。一个公司雇佣黑人越多,资质就越好,就越能接到政府项目。20多年来,《黑人振兴经济法案》的条款越来越多,黑人在白人公司的应占股比例,一度高到惊人的26%,这无异于明抢。年,南非华人打赢官司,获得“黑人”法律地位,一时间传为笑谈。(也就是说,南非“黑人”的定义不但包括非洲裔人、有色人种和印度裔人,也包括南非籍华人。)这也可见,白人企业主在南非处于怎样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白人对黑人在制度层面的歧视,基本已经消失。白人主导的国家甚至会有“逆向歧视”现象(即照顾黑人群体,给予他们更多好处)。像南非那样,黑人从制度层面剥削压迫白人,则是罕见的存在。年代起,白人企业家不断流失,南非制造业水平随之下滑。南非的医疗水平曾在国际上享有盛名,随着医师流失,这项产业也衰落了。

南非政府压迫白人,侵吞他们的企业,这还远远不够。白人手里规模庞大的土地资产,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土地是南非白人的“祖产”,也是他们在这个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姆贝基时代起,南非政府就致于力“政府征收土地,重新分配给黑人”。只是由于刚刚废除种族隔离,为了照顾国际情绪,南非政府还要高唱“民族平等”的赞歌。到祖马时代,重新分配土地就成了公开的呼吁。今天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未上台的激进派马勒马,他们都持这样的主张。无论哪一派上台,南非白人都躲不过这一劫。

南非前途如何呢?我的看法比较悲观,这个国家正在津巴布韦化。

土地改革这种事情,津巴布韦也做过,一切都是那么像。独立后的津巴布韦,也是几十万白人占据全国75%以上良田,数百万黑人占有25%的土地。为改变土地分配的“不公平”,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采取强硬手段,推进“土地改变”。数以千计的白人农场被国有化,数百位拒绝交出土地的白人被逮捕。

暴风骤雨过后,是灾难的呈现。在津巴布韦,黑人基本没有种粮的能力,更不要说组织起来,经营大规模农场。经政府之手分配的土地,大多被黑人官僚占据。他们掠走土地上的作物,留下满目荒凉。粮食减产,通胀横行,再加上西方国家制裁,饥饿很自然就发生了。

独立之前的津巴布韦,英国人称之为罗德西亚。这里自然条件优良,物产丰盛,是“非洲的粮仓”。英国人治下的津巴布韦和南非,也是非洲最富饶的地方。穆加贝统治后期,津巴布韦变成世界上经济最混乱的国家,人民拥有超大面额的超票,连一片面包都买不到。整个国家陷于贫穷饥饿的困境中。直到近几年,穆加贝年事已高,津巴布韦政府折腾不动,放弃本国货币控制权,允许白人回归故土,这个国家的经济才有所好转。

讽刺的是,津巴布韦驱赶白人农场主时,它的周边国家莫桑比克、博茨瓦纳、赞比亚都伸开双臂,欢迎白人农场主前来定居垦殖。这些国家远比津巴布韦落后,十几年后,它们的经济水平都超过津巴布韦。今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博茨瓦纳是最有希望的国家,历经年大屠杀的卢旺达,也正在迎来欣欣向荣的发展。

今天的南非,政局还算稳定,还有较强工业生产能力。可是,这个国家的根基已经变烂,就业、治安和公共医疗,都难以收拾。南非政坛上,太多如狼似虎的人物,他们贪婪无度,几乎不受制约。南非经济滑落的趋势很难改变。也许是温水煮青蛙,经济活力日渐消失,国家穷困潦倒;也可能是矛盾累积,最后爆发冲突。这个非洲大国的前途,反正我是看不到希望。

津巴布韦玛纳普斯野生动物保护区

土改、大饥荒、超级通胀

这个国家是这样走向政变的

佚名

津巴布韦年宣布独立以来到年,一直是由穆加贝担任总统。然后在年,津巴布韦军方发动政变,当地时间10月15日穆加贝及夫人被军方控制。万事有果必有因,津巴布韦政变也是一步步发生的。

一、打土豪分田地、大饥荒与超级大通胀

曾任中国驻津巴布韦特命全权大使的袁南生,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他所亲历的“津巴布韦年大饥荒”。

文章写道:

“……(津巴布韦的)穆本盖圭外长开门见山地对我说:西方国家的制裁,加上旱灾,导致津巴布韦饥荒越来越严重,万人缺粮,津巴布韦总人口约万,每天都在饿死人,请求中国政府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我回复:立即向中国政府报告。”

“对津巴布韦的饥荒,使馆不仅早就掌握了不少情况,而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南非政府向津巴布韦政府捐送了15万个裹尸袋,用来安葬饿死的饥民。”

“当时,粮食和其他食品奇缺,有钱也买不到,不仅大米、面粉、玉米等主食买不到,肉类、蔬菜、鸡蛋、牛奶断供,连油、盐、醋等所有调味品在市场上都见不到。这给驻津巴布韦外交使团,包括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解决吃饭问题和举行外交招待会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津巴布韦成了全世界恶性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我亲眼目睹了津巴布韦通胀的过程。”

“仅仅几个月时间,津元如同滚雪球一样,从一周一贬到一日一贬,从一日一贬到一日数贬,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则由元、0元、00元迅速发展到1亿元、10亿元、亿元、0亿元。到年7月时,通胀率竟写下天文数字:2.31亿%。年1月,发行万亿津元大钞,创下货币史上的一项世界纪录。”

“我在津巴布韦期间,从1美元兑换3万津元一路飙升到了万亿津元!由于通货膨胀太快,买一个面包有时需要几十上百万津元,面值几十上百的钞票,要装一竹篮才能把一个面包买下来。越到后来,人们越不愿意接受津元,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形式的以货易货便卷土重来,以致有人甚至连搭车都拎着两只活鸡充当车费。”

“再次,是粮食危机与安全危机交织。公开抢劫甚至抢劫杀人的案件层出不穷,中资企业、华人华侨商店成为被抢劫的主要对象之一。湖南省派出的驻津巴布韦医疗队驻地被抢,湖南省卫生厅派出的前往津巴布韦慰问医疗队的出访团组也接着被抢。不少人不顾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为了度过饥荒,公然猎杀大象、犀牛、狮子等保护动物;最后,是粮食危机与霍乱、瘟疫等交织。饿殍遍野导致霍乱和瘟疫流行,不仅津巴布韦老百姓谈此色变,即使是外交官员对此也忐忑不安。”

“……饥荒开始后,使馆将部分花园和草地改为菜地。花工是当地雇员,由种花改为既种花,又种菜……使馆将养孔雀的地方改为鸡舍,自己养鸡,多的时候养了90多只鸡……”

而饥荒降临津巴布韦,与暴力土改的启动时间大体同步。

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

津巴布韦本来是农业大国,为什么会发生史无前例的饥荒呢?

津巴布韦独立后,是一个黑人掌握政权,白人控制经济命脉的国家。如果黑人对白人农场主的政策失当,津巴布韦农业经济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维持原状,广大黑人就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面对土地控制在白人手上的情况,广大黑人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土地改革。

年3月,津巴布韦老战士强行占领个白人农场,并发生多起流血冲突,津巴布韦土地问题成为国际焦点问题。4月,议会授权政府无偿没收白人农场。

不仅如此,穆加贝总统还废除了宪法中关于白人拥有20个固定议会席位的规定,剥夺了他们的政治特权。同年5月,穆加贝签署宪法修正案,允许政府在无须给予赔偿的情况下,征收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分给无地的黑人农民。

这些做法招致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不满,它们不仅减少或停止对津巴布韦的投资和援助,而且还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先后有三四百家西方公司从津巴布韦撤走。

激进的土地改革造成了农业衰退,并直接危及人民正常生活。

政府无偿没收土地的做法,挫伤了白人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迫使大批白人农场主纷纷出走或撤资。

无地黑人农民在得到土地后,不仅缺乏资金和生产资料,也缺乏生产技术和经营农场的能力。由于经营不善,全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急剧下滑。

粮食短缺成为恶性通货膨胀的诱因,恶性通货膨胀反过来又使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形势不断恶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年,津巴布韦开始以暴力方式推行快速土地改革,将大量白人农场主强制驱离,使原本非常发达的本国农业遭受致命性打击,津巴布韦从南部非洲的“面包篮子”变成了严重缺粮国家。粮食短缺直接导致食品价格猛涨,进而影响其他商品价格飞涨。津巴布韦政府从年开始不断发行大面额纸币,最高达到万亿。如此大面额的纸币如同废纸,造成该国国内极度恶性的通胀,国家经济陷入崩溃。

津巴布韦版“打土豪分田地”失败了。

从年初开始,津巴布韦政府被迫宣布停用津元,实行美元、欧元、兰特(南非货币)等多元货币体系,恶性通胀的局面得到控制,经济出现短期好转。由于国家严重依赖商品进口,对外贸易连年逆差,外汇储备基本为零,加上长期遭受西方制裁,津巴布韦经济一直处于极为艰难的困境。

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统计,~年间,津巴布韦外汇储备在3亿~6亿美元之间,到年6月仅有3.74亿美元,尚不足支付一个月的进口商品费用。津巴布韦随之陷入现金短缺危机,即无美元可用,政府没钱发工资,银行没钱供支取,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生产,进出口商无钱做贸易,老百姓没钱买东西,有时甚至排一天队也取不到50美元。

津巴布韦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但都无济于事,现金短缺危机越来越严重。最终,津政府不顾社会各界的反对,于年11月底发行债券货币(BondNots),强制规定债券货币与美元等值,在国内市场上流通。但这一发行类似代金券的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货币危机问题,也无法抑制物价上涨。

在摩根·茨万吉拉伊领导的争取民主变革运动(简称“民革运”)成立之前,穆加贝领导的非洲民族联盟(简称“民盟”)长期执政,而且在历次选举中都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民革运于年成立,民盟“一*独大”的政治局面发生改变。

在年的议会大选中,民革运一举拿下个议席中的57席,与民盟几乎平分秋色。在年的首次总统选举较量中,穆加贝虽然连任,但只获得56%的选票,这样的低得票率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茨万吉拉伊获得42%的选票,可以说虽败犹荣。(茨万吉拉伊是津巴布韦前总理,政变后,茨万吉拉伊已经回到津巴布韦,一度和被穆加贝解雇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讨论成立民族团结政府。)上述选举结果表明,穆加贝及民盟在津巴布韦政坛上多年来的绝对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来自反对*的威胁则日益增加。

建在大津巴山顶的皇宫遗址公园

二、推行本土化政策

1.本土化政策实施总目标

《本土化法》第二部分“本土化与经济授权:总体目标与措施”规定,津巴布韦政府制订该法案旨在“保障本土化目标的实现”。

年4月11日,针对愈演愈烈的本土化风波,穆加贝总统签署声明,对于本土化问题做出“最高指示”:强调本土化是国家的重要政策,旨在使历史上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津巴布韦本地人获得经济所有权,掌控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成为国家主流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这表明,在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津巴布韦更加重视对外投资合作中东道国的权益问题,因此获得更多经济权益、改善本国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是政府出台本土化法案的核心目标。

2.本土化法案实施的主要方式

《本土化法》第二部分明确规定:在津巴布韦的任何企业,都必须由本地人占有51%以上的股份。对于企业股份转让期限,《总条例》第三条“条例目标”规定:自本条例实施之日(年3月1日)起5年内,或者自新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企业应将至少51%的股份转让给津巴布韦本地人(IndignousZimbabwan)。除非为了达到其他预期的社会或经济目标,转让份额不得减少,转让期限不得延长。

也就是说,无论现有企业,还是新成立企业,都必须在5年内完成51%以上的股份转让。

后来,政府又推出新的有关政策,对不同行业的股份转让的时限,规定又有所不同。矿业是津巴布韦政府实施本土化决心最大、重视程度最高、条件规定最严厉的行业,此类行业受本土化影响最甚。据本土化部长卡苏库维利介绍,津巴布韦有将近家矿业公司,其中最主要的有15家。

年3月,津巴布韦发布的《矿业企业本土化执行计划的最低要求》规定:矿业企业本土化的资产要求设定为资产净值在象征性的1美元以上,股权转让期限从5年缩短为6个月,体现了政府对矿业领域本土化的严苛性。

津巴布韦的制造业曾经比较发达,门类较为齐全,但现在已经大不如前,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卷烟、纺织服装等相关制造业生产领域。年10月,该国出台的《制造业企业本土化的资产净值、股份比例和最长期限》明确规定:资产净值在10万美元以上的非本地人制造业企业,必须在4年以内完成本土化股权转让,其中第一年至少达到26%,第二年至少达36%,第三年至少达46%,第四年达51%以上。之所以规定是4年,这是因为距离年3月颁布《总条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对于金融、旅游、教育体育、艺术娱乐文化、工程建筑、能源、服务业、电信和交通运输等九大领域企业,年6月的《金融业等九大行业企业本土化的资产净值、股份比例和最长期限》规定:这些领域的非本地人企业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转让51%以上的股份。津巴布韦的外资银行主要有:英国的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rdBank)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sBank),南非的标准银行(StanbicBank)和“MBCA”银行,以及博茨瓦纳的“ABC”银行(BancABC)等。

津巴布韦不是联合国划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约0美元,非常需要吸收和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但是,其本土化政策指向所有的外资企业,而且股权比例限制一律是49%以下,虽然后来政府被迫调整相关政策,但这一核心指导原则并未改变。

津巴布韦的本土化法案,被认为在非洲国家中最为严厉,成为外国投资者首要关心和面临的问题。这样的本土化政策犹如一道高高筑起的门槛,将投资者拒之门外,或者让它们顾虑重重。

津巴布韦约9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

三、对白人的种族歧视

将白人排除在“津巴布韦本地人”之外。在本土化政策的所有规定中,有一条是最关键、最基本的,即关于“津巴布韦本地人”的定义。《本土化法》第一部分“前言”规定:所谓津巴布韦本地人,是指在年4月18日国家独立以前,遭受不公正种族歧视、处在弱势地位的津巴布韦人及其子孙后代,以及他们所拥有或控股的公司、社团、企业联合组织、合伙企业等。

该定义虽然没有直接明确说黑人或者白人,但实际上已经把数万白人排除在本地人之外,即使他们同样拥有津巴布韦国籍。该规定与本土化的宗旨相符,体现了将本国黑人作为本土化政策受惠群体的倾向,以至于批评者认为这是变相的种族主义,而且违反了津巴布韦宪法规定该国公民人人平等的原则。(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非,下一个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