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笔记l人格心理学概论
TUhjnbcbe - 2021/1/5 15:13:00

当一个人出现,直觉首先会对他做出第一判断,尽管自己并不会察觉到这个细节,但这一过程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重复上演。如果把很多人对某个特定个体的评价综合起来,会发现如下情况:一部分人,在别人眼中始终保持着非常单一的形象;而某一些人,在不同人眼中的评价各不相同。(当然,抛开在特定场合下的极端表现,例如在遭受生命危机下的求生本能,或者情绪受到刺激下失常表现。)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人除了外在(外貌、体型、声音、动作)不同,一定还有其它更为本质的区别,这种差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人格”。狭义的人格被理解气质类型,广义的人格既包括内在精神气质,也包括了外在生理特征。所以人格即包含对人的总体评价。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对人格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对人格的研究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他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到现在依然位列热销书榜单。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就是主观感受,依据经验、动用逻辑能被清楚感知的人类知觉。

潜意识:压抑在精神底层原始冲动或者本能,以及不合逻辑的念头或者欲望,一般而言潜意识不会轻易被自我察觉。

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界带,可能在某些条件具备时被自我察觉。

人格的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由快乐驱使,就是人最本质的想法的外露。

自我:基本欲望合理满足下,用以确保机体不受外界伤害的行为或者念头。

超我:由道德主导,也就是能违反人本性所表现出的特质。

每个个体的人格都存在这三类表现,只是所占比重不同而已。另外,人格表现也是受到不同精神层次的控制:本我完全受潜意识控制,自我从意识出发,但是有跨越到前意识的部分;而超我,可以看做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将主观意识(学习的经验、社会伦理道德)植入潜意识后的表现。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性本能理论”,也就是说人格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里比多”,这里的里比多可以理解为本能,主要体现为人对生与死的认知。

而人格的各个部分是在不同阶段发展完成的,这就是著名的“性欲阶段理论”。

口腔期(0-1):自我意识形成,意识到“我”和环境的区别

肛门期(1-3):神经约束形成,养成规律的排泄习惯

性器期(3-5):性别意识的形成,女孩出现恋父情结,男孩出现恋母情结

潜伏期(6-12):自我和超我得到发展

生殖期(13-X)

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阿德勒的“人格成长理论”认为,人格成长的动力无关本能,而是来源于“自卑感”。稍微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生平,便知他在小时候是一位非常内向自卑的小孩,却最后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因此被称为“克服自卑的优秀榜样”。同时,他还非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笔记l人格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