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滕子京为何贬守巴陵郡
TUhjnbcbe - 2020/11/28 2:12:00
白癜风是怎么得的 http://pf.39.net/xwdt/160320/4793729.html

最近家里网络升级,断网了几天,没能更新,非常抱歉,今晚恢复更新。

今天上午在山上遇到一场小雨,附近有亭台,并未淋着。当时在山上远眺,见天空虽然阴沉,暗云轻卷,但云间依然有阳光,心想这雨也不会下很久。

避雨那会儿忽然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段落,心念及此,忽然有些惆怅,由此又想到晏殊、晏小山的一些词作,一时意兴怀远,八表神游,心驰万里。

范仲淹、晏殊、晏几道都是北宋时期的人物,后续会慢慢提及,今天说一个比较冷僻的历史人物,他叫滕子京。

《岳阳楼记》开篇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一段是范仲淹交代这篇文章的源起,里面提到了滕子京。我记得中学课文里的注释对滕子京的介绍非常简单,只说他是范仲淹的好朋友,当时因事贬谪到巴陵做太守。至于范仲淹的生平,课本里介绍也不多,大致就说是北宋名臣,至于他有那些功绩,一生事迹如何,其实都没有说。

范仲淹自幼孤苦,但他是一个有很强心力的人,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发奋读书中了进士。他为人很正派,一生为官清正,而且卓有政绩。他曾经在边关与西夏作战多年,又入朝主持庆历新政,也曾主政地方造福一方。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史上能得这谥号的大臣都是很有些真本领的,比如清朝的曾文正公。范仲淹在诗、词、文各个方面都是开一代风气的文坛泰斗,是仁宗年间的一代文宗。范仲淹既然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他的朋友们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滕子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能臣吗?这一点其实有争议。

滕子京是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两人最初的交情就是在此时建立。中举之后,滕子京去江苏泰州做军事判官,范仲淹在江苏东台做盐务官员。范仲淹办盐务时的上司叫张纶,这个人不是科甲出身,但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办盐政有功,后来被调到泰州做知州。张纶在泰州修海堤,范仲淹写信向他推荐滕子京,滕子京也不负所托,显示出才干,立了些功劳,张纶就向朝廷举荐了滕子京,此后他在一些地方做过几任知县。

滕子京官运平常,一直在地方上做小官,但范仲淹运气不错,后来调任京官,在范仲淹的推荐下,滕子京又入朝做了大理寺丞。这个官名沾了个丞相的丞字,但实际上是个芝麻官,从前狄仁杰入京时也是这职务。

天圣年间,刘娥太后执政,范仲淹、滕子京这些人都是小臣,虽然人微言轻,但这两个人都是刺儿头,经常议论国家大政。当时的国家第一大政就是太后要不要还政给仁宗,这是关乎臣子气节的大是大非问题,也是很容易踩雷的敏感话题,但是这两个刺儿头经常在外面对人说“太后应该早点还政给皇帝”的话,不过幸好这两人当时都是无名之辈,太后也没把他们当成眼中钉。当时太后最烦的人是宰相王曾,这位虽然为太后立过大功劳,但骨子里是个帝*,经常绵里藏针地跟太后较劲。

天圣七年,玉清昭应宫大火,太后以王曾曾经在玉清昭应宫任职为由,一枪把躺在战壕里的王曾都打得跳起来,将他贬官出京。太后撂倒了王曾,以为这回可以消停一阵子,结果范仲淹、滕子京这两人经常上万言书请求太后还政给皇帝,太后暴怒,让这些人都扫地出门。

范仲淹为什么要替王曾打抱不平呢?其实在这事之前一年,范仲淹还写过一份万言书,陈述国家各项大政的弊病,要求改革。当时晏殊在枢密院做副宰相,很赏识他,就将他推荐给王曾,王曾也很看重他。在王曾、晏殊的推荐之下,仁宗让范仲淹做了中央书记处金牌小秘书。虽然这个职务级别不高,但皇帝的秘书身处要害位置,将来随时可能做大官,所以范仲淹其实得到了重用。范仲淹对王曾既感激又景仰,所以王曾莫名躺枪,他要出头打抱不平,而滕子京和范仲淹是铁杆好兄弟,他这半辈子的官运都是靠范仲淹的推荐,所以无论如何这次要陪他趟地雷。范仲淹和滕子京联袂趟地雷阵,被刘太后直接贬官出局。

范仲淹上书的时候,晏殊非常紧张。晏殊也是个正臣,但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柔的人,并不是范滕这样愣头青,晏殊去对范仲淹说:“王相出事,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这事不能蛮干。你这么做于事无补,不但挽回不了什么,反而要把自己搭进去,何苦呢?王相还指望你将来能为国家做贡献呢!”晏殊的意思是劝他暂时韬光养晦,徐图将来,但范仲淹说:“在这事上直言就是对国家做贡献,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范滕二人被贬,范仲淹去了山西,滕子京去了福建。滕子京在闽北邵武做官时大力兴学,做了不少好事,而且“清廉无余财”。

明道元年,范仲淹和滕子京都被调回了京城,这一次滕子京的职务是殿中丞。殿中丞这职务是管皇帝的衣食住行,但这年八月宫中忽然失火,烧了好几间房子,让仁宗惊怒不已,滕子京因此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过范仲淹、刘越等好友都上书替他辩解,仁宗终于没有重罚他。

滕子京这人官运实在是很糟糕。他躲过了火灾的事情,又被调去做司谏,这是言官职务,本来是个出事概率较小的位置,但没想到他另外一个朋友范讽出事,他也受了牵连,被贬官去安徽池州做小官,主持酒政。滕子京虽然运气糟糕,但对朋友还是很不错的,他请范仲淹到九华、秋浦一带去旅游,两人流连山水,玩得很开心,当时滕子京曾对范仲淹说:“我将来若是死了,就想葬在青阳这里。”后来滕子京去世,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里面还提到此事。

滕子京后来又在江浙一带做小官,直到康定元年,西夏李元昊攻宋,范仲淹又举荐他,他才又入京做了刑部员外郎。不久,他被派去甘肃,在那里,他与西夏军有了一次交战。滕子京是个文官,按理打仗的事情轮不到他来,但北宋军事制度方面非常操蛋,有能力的武将不给带兵,老是搞些文官打仗的事情,滕子京出击是不敢,但在泾原打了一场防守战,虽然很艰苦,但终于还是扛住了。西夏退兵后,滕子京都不相信自己扛过来了,一时悲喜交加,做了一件后来惹出大麻烦的决定,他把府库里的粮饷都拿出去犒劳将士,又在庙里搞拜神活动,引起了很大争议。

庆历三年,滕子京调回京城,但他前脚刚走,就被人举报,说他在泾原时胡乱挥霍,贪污公款。朝廷派监察御史去泾原盘账,发现公款少了十六万贯,这是一大笔钱,于是上奏天子,要求对他严审,并要查看家产。此时滕子京闻讯,竟然将许多档案书信材料全烧了,这在监察人员看来,这叫毁灭证据,但滕子京倒挺硬气,对审案的人说:“我不想牵连他人,此罪我一人承担了!”由于证据被毁,这事成了说不清的案子,但自毁证据,这本身就有罪,所以查案的人建议皇帝严惩他。不过此时范仲淹已经执掌枢密院,成了副宰相,他和欧阳修都认为以滕子京的为人,绝对不会做贪污公款的事情,坚持为他辩白,所以最后仁宗将他降职一级,到陕西做知府。审案的人愤愤不平,觉得这样弄难以服众,于是又被贬官去了湖南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此时滕子京着手重修岳阳楼,但这回他不敢动用库里的钱,也不能从民间征收杂税,于是另辟蹊径,搞了个花样。据司马光的私史《涑水记闻》里记载,当时滕子京在巴陵郡张榜说,但凡有民间老赖欠债不还的,官府督促其还债,但官府要抽水作为执法费用。滕子京从这里抽了不少钱,又不设会计账本,用这笔钱建了岳阳楼。如果按当代的标准,滕子京这么搞其实也是违规执法,但当时的人却不以为意,州中百姓不但不抱怨,还挺感激他替自己追回了大部分债务。

有关于滕子京本人的节操,自古以来多有争议,有人认为他真的贪污了。我个人认为,范仲淹和他关系好得非比寻常,而范仲淹对贪污之类的事情很反感,所以虽然无法断定滕子京的清白,但我还是相信范文正公的眼光。

豆腐

1
查看完整版本: 滕子京为何贬守巴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