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钢铁突围路径在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TUhjnbcbe - 2020/8/14 10:49:00
白点疯

钢铁突围路径在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控制钢铁产能的“有形和无形之手”也在逐渐收紧。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18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将严格把关钢铁新建产能的核准,建立钢铁工业产能预警机制,希望从2013年到2017年年底,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以上,使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


在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钢企已开启品种优化和业务转型。金模钢铁首席研究员罗百辉认为,市场和环保压力正在倒逼钢企转型升级,行业将进入以兼并重组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期。


2010年以来,我国累计淘汰炼铁过剩产能8500万吨,炼钢5700万吨。2014年预期目标是要淘汰落后钢铁能力2700万吨,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同时希望从2013年到2017年年底,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以上,使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罗百辉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当务之急是严格控制钢铁工业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又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


进入兼并重组加速期


在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展望之后,罗百辉认为中国钢铁行业有条件成为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并将进入兼并重组加速期。他表示,就钢铁行业历史需求峰值来看,与以往的阶段性产能过剩不同,中国的钢铁业同时面临环保减排、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大规模数量扩张时代已经过去,将会进入一个以兼并重组为特征的机构调整期。同时,必须使市场在钢铁兼并重组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按照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通过市场竞争推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重组。


钢贸商转型电商 在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持续寒冬的钢铁业,使钢贸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传统钢贸行业日渐式微、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国内钢贸商正加快转型,纷纷建设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探索钢贸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日前,中国五矿集团倾力打造的、以钢铁产品为突破口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鑫益联正式浮出水面。电商金融专家罗百辉指出,在关注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涉水电商的背后,更要注意钢铁流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目前,钢铁业流通规模达12万亿元,占到生产资料交易的20%。目前我国钢铁流通商达20万家,整体呈现“散、乱、差”的状况,良莠不齐。近3年来,钢铁行业持续“寒冬”,使钢贸商的日子格外艰难,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介绍,当前钢铁全行业负债率达70%,一些企业甚至超过80%,这些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今年一些银行对钢铁业已经抽贷10%,同时提高了利率,使钢铁业的资金链更为紧张。


全行业危机加剧了钢贸商的困境。在行业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的背景下,部分钢企违规操作、重复质押、借钢投机,使金融业对钢铁业更加“退避三舍”。


“在这种困境下,钢铁行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电商平台过渡的 窗口期 已经打开,必须构建行业性、开放性、规范性的钢铁电商平台。”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恩刚表示。


工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董宝青介绍,以电子商务创新为模式重新赢得金融业对钢铁业的信任很重要,以可靠的平台将风险降至可控的位置,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自2012年以来,大宗商品电商化已经成为行业新趋势。目前已有100多家第三方交易类钢铁电商平台上线。


日前,鑫益联投入商业运营的同时,还与一些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喻恩刚指出,依靠鑫益联电商平台,全产业链信息公开、透明,钢贸商将能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从而规避风险,提高钢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赵喜子指出,目前钢材在电子平台商销量不到10%,未来有希望提高到20%-30%,对钢铁行业早日度过“寒冬”有益。钢贸商要持续加强创新,预计全行业还要坚持三年才能度过“寒冬”。


罗百辉表示,电子商务平台绝不仅仅是行业“过冬”的权宜之计,更是未来钢铁流通业的方向,对钢铁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加深电子商务在钢铁产业中的应用,加速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带动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进而有效提升钢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不过,罗百辉指出:不要一窝蜂全去搞电商,全去圈地搞贸易,搞物流园;全搞全产业链。不然的话,过几年也会过剩。他表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依靠创新提升价值,在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1
查看完整版本: 钢铁突围路径在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