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浅析网络侵权及对策55641
TUhjnbcbe - 2020/6/30 10:42:00

浅析络侵权及对策


摘要: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近年来大量涌现的络侵权事件。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拟提出相关科学化对策,从而为发展健康向上的络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论文


关键词:络侵权;表现;对策;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4)


作为“双刃剑”的络文化,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潜在的弊端及危害。特别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不够成熟的“漏洞”会为一些不法分子的乘隙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络侵权的含义


有些学者认为“络侵权行为是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的行为,以及以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有些学者认为络侵权行为“是发生在互联上的各种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络侵权是在互联上,络用户、络服务提供者由于过错,借助电脑络和电信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特殊侵权。


二、络侵权的表现


2010年7月1日生效的《侵权法》第36条第l款明确规定:“络用户、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但随后络侵权现象仍屡禁不止,正如中国互联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2011中国互联产业年会上所说的那样,“针对我国互联基础设施和金融、证券、交通、能源、海关、税务、工业、科技等重点行业信息系统的探测、渗透和攻击逐渐增多,金融行业站频频遭遇‘络钓鱼’,成为不法分子骗取钱财和窃取隐私的重点目标。”


另据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民为2.17亿人,占民的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民达1.21亿人。有8%的民最近半年内在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近年来更是涌现了大量的络侵权事件。如2012年1月,中新报道常州男子张某售三万条学生家长信息,被处以治安拘留。又,商业站收费查询身份证事件。“花5元钱就可以查身份证详细信息”的消息,近日引发不少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国家行*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汪玉凯认为,目前已经出现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以及商业机构运作中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在扩大并有泛滥之势;二是“人肉搜索”这种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还缺乏法律约束。


三、络侵权的应对


(一)用法律、法规加强络文化的监管力度


美国著名法学学者约纳森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代表作《络法―关于因特的法律》一书中即提到:“你可以看到一些法律发展趋势,比如打击电脑黑客,加大*府对络世界的监管力度,协调言论自由与出版利益之间的冲突”。


加强络立法和*府管理是各国互联管理共同的发展趋势,也是引导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业内专家建议,国家尽早就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立法、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标准或指南对站信息安全的技术建设进行规范、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维护互联络安全。加快立法步伐,用法规管理互联,引导络文化健康发展,对此我国已逐步完善着相关法律、法规及*策予以规范。如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有十条,主要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该《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此外,《互联著作权行*保护办法》、《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为络安全提供了保障。


(二)提高民的文化素养,加强络的监督与规范机制


通过加强互联的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络文化素养,加强络的监督与规范机制,实现络文化的有序化和规范化。特别应把络文化素养教育结合公民道德教育、法律教育落实到学校。重视互联的普法教育,从小抓起,培养中小学生的络教育理念,从而为实现络文化的多层次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基础。


(三)借鉴他国经验,逐步实行络实名制


身份虚拟化使得一些络社会成员利用络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有必要建立一种上身份确认制度,使每一个络身份具有唯一的确定性,能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以便有效地规制消费方在络中的行为。对此,一些国外的经验值得学习。1999年芬兰开始实行公民电子身份证,2005年韩国发布的《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等,为加强络监管,推行实名制提供了借鉴意义。


四、结语


络文化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汇集了世界各国的*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其成果,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人们当前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除了应加强络监管,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络文化发展,借鉴他国经验,逐步实行络实名制外,还应该用更加符合现状的法律、法规净化络环境,从而继续为积极向上的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空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网络侵权及对策5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