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有大座,有大座,上车就走那些年让我
TUhjnbcbe - 2023/10/23 21:14:00

上世纪80年代,招手即停、就近下车的“小公共”在北京街头是一景儿。“有大座,有大座,上车就走”的招呼声,给不少乘客留下了又爱又恨的记忆。

面包车变身“小公共”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出现“乘车难”。高峰时,有些公共电汽车线路达到每平方米12人至14人,超过城乡建设部规定的每平方米9人的车辆满载标准。而且,公共电汽车常常出现“半天不来车、一来一大串”的现象。数据显示:那时候公共电汽车的运行正点率只有44%,乘客等车和乘车时间过长。(年12月9日《北京日报》3版,《关于改变北京公共客运交通现状的建议》)

年12月9日,《北京日报》3版

为缓解“乘车难”,北京决定改变交通结构,发展包括“小公共”在内的多种交通工具。年,招手即停、可以就近上下车的“小公共”开始上路运营。

据本报年4月1日1版《小公共汽车今起运营》报道,小公共汽车线路是市出租汽车公司学习广州经验后开辟的。最早的“小公共”使用国产面包车,乘客可以招手上车,并能就近下车。起初,“小公共”开辟了两条线路:第一条是从北京站到北海,途经东单、王府井大街、美术馆、故宫。第二条是从动物园到颐和园,途经白石桥、友谊宾馆、中关村。这两条线路一个每隔5分钟到15分钟发车,票价五角;另一个每隔5分钟到10分钟发车,票价1元。

年4月1日,《北京日报》1版

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小公共”。

为方便乘客,年8月1日起,“小公共”延长了运营时间,由起初的早8时至晚5时改为早7时至晚6时,并在保证沿线乘客有车可乘的情况下,增加了脱线行驶服务项目。

年6月2日,《北京日报》2版

仅仅一年时间,北京的“小公共”就由开始的两条线路、24部车发展到6条线路、90部车。这些“小公共”大都经过繁华街道、商业区和一些游览区,并以“招手上车、就近下车、节省时间、乘坐舒适、收费合理”而取胜。举例来说,乘客从北京站到颐和园,乘出租汽车要花15元钱左右;乘公共汽车要用一个半小时左右,赶上乘车高峰,时间会更长,也不能保证有座位。如果乘坐小公共汽车,只需花2.5元钱,45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年6月2日《北京日报》2版,《“小巴”满“周岁”运客二百万》)

上路运营乱象多

到年,北京的“小公共”达到辆,每年承担客运量万人次。可以说,在轿车尚未大量走入家庭时,“小公共”以中档消费打破了人们多年“挤公共汽车”的出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乘车难”。(年12月9日《北京日报》2版,《加快发展“小巴”》)

年9月21日,《北京日报》2版

方便是方便了,其乱象却层出不穷。

年9月21日,本报2版刊发的《在治“乱”中便民》一文反映,“小公共”相对集中地往返于几个旅游热点:动物园、颐和园、永定门火车站、前门、北京站等。由于没有专门的停靠站台,它们多停在大公共汽车的站台前。在前门,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有10多辆车同时停在站台前揽客,使大公共汽车无法进站。永定门火车站禁止“小公共”进站口揽客,有些司机便和管理人员打起了“游击战”:你在我走,你走我进;你管东口,我走西口;你堵西口,我跑东口,影响了车站的秩序。

年,数辆“小公共”停在百货大楼路、路电车站招揽乘客,电车无法进站,只好停在马路中间让乘客挤在车缝里上下车,严重影响交通和车站秩序。

年1月8日,本报2版刊发文章《小巴三题》,记录了一位乘客乘坐“小公共”的不愉快经历:一日从公主坟上车,去丽泽桥。车上所有的正座副座,早已挤得满满当当。售票的大姐热情地建议我来一个“张果老倒骑驴”,面朝后在车盖上就座。都以为这车客满,可以直奔目的地了吧?谁知每到一站,就算没有下车的,大姐也要拉开嗓门再拉几个客人,“有座儿!有座儿!”结果,窄小的车厢里竟挤下了二十四五个乘客,光是车盖上就坐了前二后二,“斜嵌着”坐了四个人……

年4月8日,《北京日报》8版

“小公共”服务不规范,出现黑车宰客、坑人等问题,影响首都形象。年4月,本报专门派记者进行暗访,连续报道了“小公共”之乱象。根据当时的记载,同一里程两种票价在小公共运营中很常见。记者从军博到东单,京C—收费2元,而京C—票价3元,唯一的区别是记者上后车时没砍价,于是只好自认倒霉挨“宰”。而且,“小公共”售票员是漫天要价、看人要钱的。(年4月8日《北京日报》8版,《如此揽客》)

“快乐小巴”正能量

在那个年代,“小公共”给社会留下了不少坏印象,乱停车、闯红灯、强拉硬拽、态度不好……但也有一些“小公共”,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正能量。

“各位乘客,你们旅游在京城,小公共伴您行,我们俩人献真情,车好人好司机好服务更好……”年,包括本报在内的不少媒体报道了长安街上一辆准运号为、车牌号为京·B的“小公共”上两位司乘人员热情服务的故事,一时间,长安街上的这辆“快乐小巴”爆红。(年7月6日《北京日报》5版,《长安街,有辆快乐小巴》)

年7月6日,《北京日报》5版

这辆“快乐小巴”的司机叫马全义,售票员叫李国庆。他们是从年10月22日开始搭档开“小公共”的。在从公主坟到八王坟总长14.9公里的运营途中,俩人会轮流给乘客猜谜语、背台词、讲笑话,常令整个车厢充满欢声笑语。

年7月16日,这辆“小公共”被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命名为“快乐小巴”,成为全市“小公共”学习的榜样。

年7月5日,《北京日报》5版

不过,随着复八线开通后“小公共”客源的减少,以及俩人的一些个人原因,年7月3日,马全义、李国庆向公司办理了交车手续,“快乐小巴”正式停运。(年7月5日《北京日报》5版,《“快乐小巴”停运》)

撤出繁华主干线

随着城市路网的不断健全,“小公共”已不适合在城市中心发展,逐渐撤出公交线路密集区。

年9月1日,白颐路率先禁行“小公共”。为补充小公共汽车退出后的运力,公交部门开辟了3条专线、调整了两条线路。(年9月1日《北京日报》5版,《小公共禁上白颐路》)

年9月1日,《北京日报》5版

据本报年8月19日1版《今起入户调查小公共》报道,当年,市交通局开始对33家小公共企业的企业资质、财务状况、组织机构等进行入户调查,以全面整顿本市小公共行业的运营秩序。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公共”要撤出繁华主干线和“大公共”能满足老百姓出行需求的线路,转到还不具备“大公共”开线条件、城市交通运力不足的地区,真正起到弥补作用。当年,有近辆到报废年限的“小公共”没再更新。

年9月1日,《北京日报》5版

年9月1日,小公共汽车从中关村地区三条线路撤出,分别是:万泉河路;清华西路、中关村北大街、成府路;学院路、西土城路。

年国庆节前,小公共汽车从几条繁华大街撤出,包括长安街、地铁路、东单大街、西单大街和天桥大街,共撤出小公共汽车辆,涉及15家企业。

上世纪90年代,A号“小公共”是市级“工人先锋号”车组,司售人员礼貌待客热情服务,有的老乘客专门等候乘坐这辆车。刘凤山/摄

那时候,北京重新规划了市区小公共汽车线路,规定小公共汽车主要在朝、海、丰、石四个城近郊区的48条线路上运营,远郊区县的小公共汽车只允许在几个固定停车点和远郊区县间运营。(年9月1日《北京日报》5版,《小公共重划线路走郊区》)

退出三环进小区

进入新世纪,“小公共”越来越规范,招手停车的规矩也有所改变。

年,北京市的“小公共”正式设置上下车站点,按照站点停车载客。当年8月,市交通局在三环路及医院附近设置了第一批余处“小公共”站点。根据《对小公共实施设置站点上下车的管理》通告,如有违反规定不按站点停车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按照《北京市小公共汽车管理条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按《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进行处罚,罚款金额为元至0元,情节严重者罚款金额可达到0元至元。(年8月4日《北京日报》5版,《小公共取消招手停》)

年8月4日,《北京日报》5版

到年初,经过了先后三次调整,全市辆“小公共”已从三环路以内公共电汽车线路密集区域全部撤出,开进多个新建小区,成为“社区小巴”。(年1月8日《北京日报》8版,《小公共撤出三环进小区》)

年1月8日,《北京日报》8版

和以前的“小公共”相比,“社区小巴”车型换了,有专用的线路牌,连司售人员也有统一的着装。它们穿行在大街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媒体制作人员:贾晓燕

贾晓燕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大座,有大座,上车就走那些年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