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微电影节里的年龄歧视
TUhjnbcbe - 2020/6/13 11:33:00

微电影节里的年龄歧视


以前只见过大龄失业者找不到工作,45岁,几乎成为一个门槛,可如今微电影的创作里,也有了这样的年龄歧视—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节将参赛者的年龄限定在45岁以下,这种想当然的限定,似乎昭告着只有年轻人才玩得起、玩得活微电影。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微电影说到底依旧是现实生活的影像记录,虽然这种记录是虚构的。微电影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化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微电影作品因有着年龄层次、职业层次和思想层次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故事构造和影像效果。可以说,层次感决定了微电影内容与内涵的丰富多彩。 反观如今的微电影创作,大量恶搞、低俗、幼稚,甚至色情的影像产品泛滥,突显出微电影创作题材的狭窄化,思想水平的肤浅化,尤其是为了迎合某一部分受众的口味,大量复制同类题材的微电影作品,直接影响到微电影艺术性的提高,久而久之,也会被观众厌弃。 另一方面,随着影像设备的普及,微电影已经慢慢摆脱了小众化的局限,成为大众影像生活的一部分,这时候强调年龄的区别,不但是对创作者创作热情的打击,更有对微电影市场需求的误判。 说到市场需求,不得不提到微电影的影响力问题,微电影的影响力何在?广告短片时代,微电影还只作为纯粹的艺术产品被拿去参加国外的电影节,如今广告与微电影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提高微电影影响力的直接参考:微电影的影响力来自被各种层次的受众所接受。这不但需要清晰的表达,更需要深化微电影的思想内涵。而对于年轻的微电影创作者来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常常是他们作品所难以具备的。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微电影节的年龄歧视都是对微电影创作的一种制约,年轻或许有热情、有冲动,但年纪大一些的参与者,更会提供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可以作为对流行微电影题材的补充,更能促进微电影节的社会影响力。 2014年我参加过国内多个微电影节,每个微电影节的评委都是那几张熟面孔,每个微电影节的奖项也都反复被固定的几个人所包揽,这样的电影节推出的获奖作品根本没人知道,更别提有什么社会影响力了。当微电影节演变成圈子里的小聚会,剩下的只有对微电影艺术活动的敷衍,以及靠微电影节圈钱的商业运作。 艺术创作从来都是跨越年龄的,无数电影业界的前辈至死还在孜孜以求地拍摄电影,而且他们在老年拍摄的电影才最有可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究其原因,是他们抛弃了虚荣与名利,摒弃了浮夸与伪饰,只追求影响的艺术和思想的表达,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力与艺术性的双双绽放。 李广宇相关阅读:


大学生微电影节视角独特第三届北京海淀青少年微电影节闭幕高雅如受邀“2014微电影节” 携作品个性亮相(图)美国:最年长“脸谱”使用者去世 曾诉“脸谱”年龄群星璀璨!酷乐视全程赞助国际微电影节(图)苏晴携《一个无信仰的贼》出席 深圳国际微电影节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电影节里的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