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拒绝金毛和萨摩耶的微笑,哪怕上一刻它们刚刚把你家弄得一塌糊涂。
温和,活泼,又黏人,汪星人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魅力,将人们驯化成一个个的无可奈何又无限宠溺的“狗爹狗妈”。
人与狗的缘分远比想象的要久远,在漫长的时光里,彼此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Q1
狗是什么时候被驯化的?
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驯化了狗。也有学者认为,狗在2.6万年前,或者更早之前就被驯化了。
相比于其他动物,狗无疑是最早被驯化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犬类都起源于东亚,即现在的四川、陕西、西藏、青海、甘肃一带。
“犬”字的出现,最早始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礼记》注疏这么记载:“小曰狗,大曰犬。卷毛悬蹄者为犬。”作为“六畜”之一,驯养狗也被视为国富民强的象征。
Q2
狗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在原始时期,由于犬类嗅觉灵敏,忠实勇敢,具有追踪、防御、助猎等能力,人们常将狗用于狩猎,守卫,可谓是人类最重要的伴侣。
除此之外,狗还有一种特殊用途——祭祀。尽管听起来很残忍,狗却是不逊于三牲的珍贵祭品,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盛行过这种祭礼。
根据祭祀目的不同,作为祭品的狗,以及献祭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比如用黑狗求雨,用白犬拔除不祥等等。
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逐渐用“刍狗”代替真狗进行祭祀。所谓刍狗,即用草扎成的狗,被用作祭品,在祭祀前备受重视,但用过以后就被丢弃。
老子《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便源于此。
Q3
哪些民族和地方有崇狗习俗?
人与狗的奇妙缘分,被华夏先民以神话的方式留存下来,成为镌刻在民族血液里的历史记忆,其中以盘瓠神话最具代表性。
我国犬信仰最浓厚的民族是瑶族、畲族和苗族,他们尊奉机智勇敢的五色文犬——盘瓠为他们的先祖,并将这种崇拜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畲族自古流传一首《狗皇歌》,并有不吃狗肉的习俗;瑶族最盛大的节日盘王节,就是为了祭祀先祖盘瓠;而苗族有雕刻石狗安放祖先墓前,守护祖先的习俗,视此为孝道体现。
汉地同样有崇狗习俗。传说中伏羲建都之地淮阳,就流传着伏羲就是盘瓠的传说,伏羲太昊陵盛产“天下第一狗”——“泥泥狗”。
淮阳“人祖会”以泥泥狗作为祭祀伏羲的神物,又将它视为守护伏羲女娲陵庙的“陵狗”。这种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泥玩具,可谓原始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Q4
中国哪个朝代最喜欢狗?
毫无疑问,当然是清朝。清皇室本是游牧民族,狗是必不可少的狩猎伙伴,更重要的是狗对清太祖努尔哈赤有救命之恩。
传说努尔哈赤被明兵追赶,明兵放火想烧死他,是身边的狗在水泡子里浑身蘸满水,打湿周围的荒草,免他烈火烧身,努尔哈赤因此得救。
事后,努尔哈赤下令不得吃狗肉,不得杀狗,狗老死之后和人一样土葬。狗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清皇室里爱狗人士不在少数,趣事儿最多的要数雍正帝和慈禧太后。
雍正帝给他最喜欢的两条狗——“造化狗”和“百福狗”各定制了一套老虎式和麒麟式的套头衫,自己爱玩cosplay不算,还带爱犬一起玩。
慈禧太后钟爱京巴犬,在宫中特别设置了极其奢华的狗屋——“养狗处”,每条御狗每还有俸银可以领。慈禧还给她的爱犬取了很好听的花名儿:秋叶、紫烟、琥珀和霜柿。
真是忍不住感叹一句,人不如狗啊!
Q5
狗有哪些雅称?
狗在古代有不少雅称,比如尨,豺舅,地羊,韩卢等等,最受文人欢迎的当属“黄耳”和“乌龙”,而雅称的背后,都蕴含着名为“忠诚”的动人故事
“黄耳”之名出自《晋书·陆机传》:陆机羁寓京师许久,思乡心切,便修书一封,系于爱犬“黄耳”脖子上。黄耳昼夜疾驰,将书信送回家,又将家人书信带回给了陆机。
聪明又可靠的黄耳备受文人青睐,故常以“黄耳传书”隐喻传递家信,如苏轼的“附书未免烦黄耳”,梅饶臣的“黄耳传书近已通”。
而“乌龙”则出自《搜神记》,讲述了一个叫张然的人在他的爱犬“乌龙”的帮助下,制服了企图谋杀他的妻子与仆从,并绳之以法的故事。
以“乌龙”指代狗的诗句也不在少数,如元稹的“乌龙不作声,碧王曾相慕”,白居易的“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李商隐的“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等等。
Q6
关于狗的艺术品有哪些?
狗作为艺术形象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在唐宋以前,多作为陪葬品,以陶犬,玉犬,铜犬等形式出现。
玉犬在这其中较为特殊。由于犬与权谐音,所以犬形玉握有“大权在握”的寓意。
而犬首人身的玉制镇墓佣在隋唐时期被广泛使用,或许是因为《礼记》认为狗是“至阳之畜”,所以在古人眼里,狗便具有了驱鬼祛邪,逢凶化吉的神力。
猎犬图页萱花乳犬图在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已经开始出现了汪星人的身影,只不过这是仅仅作为配角,蜷缩在画面的一角。直到宋代,狗才真正开始成为绘画的主角
宋代院体画家李迪的《猎犬图页》是其中的佼佼者,猎犬专注的眼神,颈部细致入微的毛发勾画,躬身前行仿佛即将跃起的身姿都十足生动。宋代的扇面乳犬图同样刻画传神。
相对于明代画犬图的写意飘逸,清代画犬图显得更细腻写实。受到清朝尊狗风气的影响,当时涌现出一批像沈振麟,黄际明,李廷梁,任颐这样擅长画狗的画师。
苍水虬斑锦彪苍猊金翅猃蓦空鹊在这些丹青墨宝中,以宫廷西洋画师郎世宁,艾启蒙主笔的《十骏犬图册》最与众不同。
墨玉璃茹黄豹睒天狼霜花鹞雪爪卢十骏犬原型来自于各部落进贡给清帝的猎犬,西洋画师用素描技法一丝不苟地勾勒出猎犬矫健的体态和皮毛的质感,再由中国画师完成衬景山水,共同构筑起中西合璧的静态之美。
逐鹿搏虎待击嬉戏相比之下,《猎犬图册》彰显地便是动态的张力。逐鹿,擒兔,搏虎,配上傅玄《走狗赋》、杜甫《天狗赋》的诗句,更凸显出皇家猎犬的威仪勇猛。
在游牧民族心中,英姿勃发的猎犬是最值得信赖的搭档;在文人墨客笔下,酣睡露阶的乳狗是惬意生活的写照;在远归游子耳畔,声声狺狺的犬吠是故土旧地最亲切的乡音。
狗,不再仅仅是人类的宠物,它们俨然成了人类的家人,成为了家的一部分。声声犬吠,又何尝不是来自家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