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年养生第一糕补脾养胃帝王佳品八珍 [复制链接]

1#
脾胃为后天之本

中医有句话,叫"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

先天的肾气,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一个人的禀赋如何,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基本确定了;至于后来长得如何,关键要看脾胃,因为我们后天生长的物质来源,主要靠脾胃来吸收。

中医有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就是当一个人问题很多,症候复杂,难以下手时,我们就可以从脾胃人手,因为脾胃属士,处于中间,我们抓住它,就抓住了气机升降的关键,只要气机上下通调,阴阳交泰,水火既济,那么,身体就会自己恢复,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会逐渐消失。如果我们不善于解决主要问题,只盯着那些细枝末节的症状不放,就会乱了手脚,顾东就顾不了西,最终在复杂的症状面前败下阵来。

既然脾胃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来保养呢?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个非常管用,也非常简单的食疗方子:八珍糕。

八珍糕是过去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我曾研究过清宫医案,发现乾隆皇帝经常吃一种糕点,几乎常年不断,有时这种糕点快没了,乾隆皇帝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不要耽误了自己吃。后来,慈禧太后也是这样,非常喜欢这种糕点。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糕点呢?皇帝们如此喜爱。原来,这种糕点由八种东西组成,它们分别是党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这些东西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它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

党参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常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本草从新》中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意思就是,党参最大的作用是调补中气,一个人如果脾胃虚弱,就可以用党参来补。党参性平,它是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用以滋补脾阳。

白术是中医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能。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成有的高手。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成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

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我们可以把脾气比作一个气球,如果气球下面吊着一桶水,这个气球就没有办法升空,如果我们把水给倒掉,那么,气球就会飞向天空。茯苓就是这样,它通过祛湿来提升脾阳。在这个八珍糕里面,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

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

除此之外,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一般我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

最后是白扁豆,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我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时大便干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来收敛止泻了,我一般会去掉白扁豆,用杏仁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妙之处难以尽述。乾隆与八珍糕摘自《人民网》自古帝王多短命,唯独清代的乾隆皇帝却创造了帝王高寿的奇迹!他以89岁的高龄位居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首,被称为"古稀天子"。其在位60年,退位后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清晰。据资料记载,这位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亲自制定了一款甜点的配方,名叫八珍糕。根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中显示,乾隆四十一年(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皇上共用八珍糕四次。再由清宫脉案及《用药底簿》获悉,此后到80多岁时,乾隆帝一直坚持服用八珍糕。也就是说,自乾隆帝50多岁始,药膳养生中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八珍糕,乾隆经常嘱咐身边的太监,要"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八珍糕",用以养脾去腻,益寿延年。足见长寿皇帝对八珍糕的珍爱。乾隆帝寿至耄耋之年,与他长期服用八珍糕不无关系。慈禧与八珍糕摘自《福建日报》据史料记载,清朝同治皇帝病死之后,慈禧太后独揽朝政大全,成为继武则天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女皇帝"。慈禧爱动肝火,脾气暴躁。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这位被称为"老佛爷"、"西太后"的"女皇",由于大吃大喝,嗜食油腻肥甘食物特别是肥鸭,结果病倒在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听说老佛爷卧病在床,个个胆战心惊,心急如焚。于是,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前去皇宫为老佛爷会诊。结果众太医都说老佛爷的病是脾胃虚弱所致。弄清了老佛爷的病源,众太医们经过研究和推荐,都认为给老佛爷所用的药物应该是补脾益胃的。于是,太医李德生经过总结和提炼,终于给老佛爷开出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末,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和后做成香甜可口的糕点。众太医们将此糕点取名为"健脾糕"。据说,"健脾糕"十分神奇。老佛爷吃了此糕后,便觉症状减轻。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并且食量大增,感到周身有力了。老佛爷高兴之余,便将"健脾糕"称为"八珍糕"了。由于御膳房为慈禧做的八珍糕香酥可口,甜美无比,从此八珍糕竟成为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了。慈禧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清代御医们评述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当今的中医专家分析八珍糕的配方,认为治小二、老人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脾虚便溏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功效。此药香甜可口,药气不显,饥时可以食用,又可疗疾,是药食两用的良方。八珍糕出自明朝太医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别号六和堂主人,通州人。因少年时代体弱多病,于是萌发从医志愿,究心医学,勤奋攻读《内经》、《难经》诸书,以"勤读先古名医确论之书,须是手不释卷"著称。他精研外科医术,"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专事外科40余年,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著称。

——谢谢您的转发,让更多的家庭学会养生——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