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子行7巴沃仁波切无常无常无常 [复制链接]

1#

?????????DHARMAIMAGE巴沃法影

?■▌佛子行三十七颂第4颂▌■?

修持因缘:舍弃对此生的执着

?????????????????????????????????????????

常伴亲友还离别,

???????????????????????????????????????

勤聚财物终弃捐,

????????????????????????????????????????

识客且遗身舍去,

????????????????????????????????????

舍现世心佛子行。

?????????????????????????????????????????????

??????????????????????????????

《佛子行三十七颂》无著贤尊者撰

巴沃仁波切教授

亲爱的各位法友们、朋友们,大家扎西德勒!今天我们来看《佛子行三十七颂》的第四颂“舍现世心”,也就是舍弃对此生的执着。

在讲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了此生所俱足的“八暇十圆满”的人身,是十分难得且容易失去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把时间以及精力,放在修持正法上。无论是正式的去修行,或者是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保持对修行的专注,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不空过的去精进,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了知及此,我们已经让自心了解了我们需要去修行。那么如何去修行?在正式实现这个修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怎么样去做呢?首先我们需要去舍弃家乡、离弃家乡。这里的“家乡”,如前所说,并不是我们所生长、出生的地方,它的意思是世间一切能够令我们生起贪着的对象、人事物,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远离这些令我们生起贪着的环境;或者对于它们产生的影响,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守护自己想要去亲近佛法、亲近三宝的那颗心。

那么远离了、离弃了“家乡”之后,我们需要去依止“寂静处”。在舍弃了一些负面的环境之后,烦恼也会减少,散乱也尽可能的变得更少一些。如此,善行就会自然而然的增长。因此,“寂静处”是十分有功德的。让自己能够在孤独当中,在寂静当中,寻找自由的可能,寻找最终成就的可能。这是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

当然,仅仅只是依止了寂静处还是不够的。如果你只是待在那样的安静的、孤独的环境当中,如果你并没有让心能够在这样的寂静当中,去从中收获一些什么,增长一些什么——而只是仅仅把自己放在那里而已,你始终无法得到很大的增长。那么,这样的一个寂静处,有可能会令你慢慢的产生一些烦恼。

所以,在依止了寂静处之后,现在我们所需要去做的就是“舍现世心”,也就是舍弃对此生的执着。这个原文是:常伴亲友还离别,勤聚财物终弃捐,识客且遗身舍去,舍现世心佛子行。

简单的意思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亲朋好友,包括父母、亲戚,迟早有一天是会离开我们的。不管是因为死亡或者是因为其他的离别,是没有办法恒久的陪伴的。并且,自己平日里努力赚取的金银财富,有一日也将会离我们而去。我们平时讲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概这个意思。

至于心识,把心识比喻成客人,这个客人最终有一日也将会离开这个类似旅馆的身躯——有一日我们都因为无常,而需要去死亡,需要去面对死亡。所以,趁早放下对此生的执着,努力精进的修持佛法,对因果生起确信,这样才是一个菩萨的修持。

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舍现世心”,也即舍弃对此生的荣华富贵的贪恋,最主要的修持是什么?其实就是观修无常。这个偈子中很大的部分是在讲无常的。当我们依止了寂静处,已经把自己放在深山老林、或者雪山山洞当中,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的观修无常,没有了解这世间上的一切事物,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金银财宝,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因缘和合而成,也会因为因缘变化而最终坏灭——你很可能的即便是身处寂静处,但还是会怀念曾经的那些荣华,曾经的那些亲密关系或是亲友的陪伴。那么,慢慢的,你就会对这个寂静处生起烦恼,反而对修行没有任何益处。所以,为了在依止寂静处之后,舍弃贪恋现世的荣华富贵,我们所需要的最主要的修持就是无常。

同样的,依止了寂静处之后,你已经知道世间的荣华富贵不值得留恋,也是不长住于世上的,所以没有意义,好,我现在要修行。但是这个修行可以一天拖一天,今天觉得明天可以修,明天觉得后天也许也是一个好的时候去修持……我们都知道生死无常,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太多的。这样不精进的话,不仅仅会导致丧失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从而最终也没有好好的修持成功,修行也没有增长。因此为了对治这样的不精进,也是需要去观修无常的。主要就是这两点原因。

对于无常,有非常多的方法去观想和观修。在《解脱庄严宝论》里也有“九重死亡法”之类的一些方法,去观想外在的世界无常,内在的众生无常。比方说当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这个疫情的变化,比如现在全球经济的变化,我们都可以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在变化的。它们因为很多的原因促成在一起,产生了这样一个现象;然后又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影响,从而不停的变化,最终变成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局势。但是这也不会长住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变化,它还是会持续变化下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知道这个外在的世界是无常的。

那么,内在的人,对于人来说,我们在孩童时期是什么样的,青少年时期是什么样的,中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观修,你也可以发现,人本身的身体,甚至是心识本身,也都是无常的,也都是在变化的。所以,有非常多的方法去观修无常。

我觉得对于无常的智慧,很多时候,在各种不同教派、甚至不同文化当中其实是共通的。在《鲁拜集》里面,也有一段这样的诗:这帐篷只是供他一夜的休歇/苏丹啊,也正被带往死亡的陵穴/苏丹起床了,侍者铺平床单/准备迎送另一位过客。所以像在这样的诗里,我们大概也可以看到,这些波斯诗人对无常也是有考量的,也是看到了这世界的一切荣华富贵是不长住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无常这件事情,人类的智慧其实是共通的,大家对这个都有很清晰的认知。

《佛子行三十七颂》对于无常的观想,对于无常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