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感觉不适,未满14岁请在父母陪同下观看
路易斯·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
年,在经历了达达主义最后几年的扑腾和喧闹之后,年轻的安德烈.布勒东起草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在这份宣言里,超现实主义被定义为纯粹的精神自主性。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要一个纯粹的思想写实记录,要没有丝毫理智的控制,必须摆脱任何美学和伦理的成见,颇有一点要革思想的命的意思。这种思想的基础就是相信在它之前一直忽视的某些联想形式的高度真实性,相信梦幻的万能,相信思想不偏不倚的活动。
20世纪初期的电影并不受主流艺术领域的待见,电影艺术长期被当作是杂耍式、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旁门左道看待,不登主流艺术的大雅之堂,但电影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先锋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其对艺术的多元融汇和运用不容许主流艺术长期的忽视它,20世纪初期出现的电影超现实主义便是为电影作为一门革命性艺术正名的绝好例证。超现实主义本来是存在于文学领域中的,20世纪20年代,先锋电影人把超现实主义开创性的引入电影之中,对后世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布努埃尔和达利
而最著名的是《一条安达鲁狗》,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作为20世纪初期电影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被划时代的载入电影史册,并被诸多电影理论流派尊为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至今,几乎所有的电影学院仍把此片当作电影教学的教材使用,而其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实属少见。同一时期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大大的推进了电影的蒙太奇理论,而《一条安达鲁狗》则开创了电影的象征主义先河,一呼一应,推动了整个电影艺术的巨大发展。其实,在今天来讲,花精力去解读《一条安达鲁狗》电影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已经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它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影片自身,它的光辉在于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即超现实主义的传统。就像电影诞生之初卢米埃尔兄弟开创现实主义传统一样,不同的只是这一次开创传统的前提有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僭越。
《一条安达鲁狗》电影海报
在豆瓣或者imdb看这个电影的评论的话,“象征主义”是它时常被打上的一个标签。似乎在现在的电影艺术中,超现实主义完全不能离开象征主义,必然要有某种表达。但其实真的不是非得“表达什么”。就像在绘画一样,达利把梦画了出来,画的很象;而布努艾尔把梦的感觉拍了出来,零乱破碎的非理性曲线,透过颤抖的镜头,无意义的插入式字幕,诡异而暴力的行为完满地展现了出来。他只是想展现一种“梦的感觉”;他做到了,当真的不带任何象征主义分析去看这个短片的时候,才可以体会出的那种利用光影造梦境的大师功力。黑泽明的《梦》还只是被理性主义与象征主义利用的梦,而《一条安达鲁狗》却给了梦它本身的地位,给了它自身得以被表现的权利。
路易斯·布努埃尔(-)
如果说,达利从毕加索和米罗那里得到的鼓励是他前往巴黎的精神动力的话,那么路易斯?布努艾尔和达利合作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则是他去巴黎的直接动力了。年下半年布努艾尔得到了他母亲的赞助,有5千杜罗,大约合14万法郎,他不想只是担当别人的助手,而是用这笔钱亲自拍摄一部充满实验意味的电影,他先写了一个剧本,寄过来给达利看。显然布努艾尔很兴奋,但达利却给他泼了冷水:达利觉得电影剧本观念平庸,有种肤浅的先锋派意味,是那种廉价的感伤主义的东西。达利在回信中说他倒是写了一个简短而出色的剧本,在内容和样式上与当时的所有电影都不一样。布努艾尔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发电报告诉达利说他要到费格拉斯来。
萨尔瓦多·达利(-)
他们两人一起修改剧本,丰富电影的细节,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剧本就定稿了。达利在还没有成为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之前,先是用影像预演了他在绘画中将要做的。难怪30年代初,达利正式加入超现实主义阵营的时候,宣称自己从观念和技术上早就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了。这些是后话,还是让我们先回到达利去巴黎的问题上来。
布努艾尔把电影的拍摄地点选在巴黎,只有在巴黎才会引起最大的
《布努埃尔谈话录》
接下来的镜头又是两种说法:一说男子骑车时是婴儿穿戴,暗示女性心目中对温柔的男性的渴望。男子摔倒,说明此时的他像婴儿般无助,女性亲吻爱抚他,说明了此种男性形象符合女性的欲望形象。而盒子代表的是女性的无意识欲望。又一说骑自行车的异装癖男主角用弗氏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看来是力比多能量在受到过分严苛阻抑后,导致的神经症或性功能障碍。而男人挂在脖子上的盒子有特殊的涵义——女性生殖器。男人在性别认知上是明显焦虑的,一方面他着女仆装,带有女性生殖器,希望自己可以是女性性别,另一方面他又实际穿着男性西服。冲突的结果是一方必然“死去”,电影中女主角将女仆装和盒子摆放在床上,喻示了男人的性别认知冲突通过女人得以解决,方式是异性性行为。当女人把盒子里的领带拿出来来时,暗示女人与男人两性关系的结束,长条形的领带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男性性器的变形表现,结束的原因是同电影中表现的一样,是男人死亡。
接下来出现在女主角房间是认同男性性别角色的男主角的幻象。手是男性欲望的象征,男性凝视自己的手,即是凝视自己的真实欲望。手上的黑洞指示内心深处的本能无意识。手上的伤口爬出蚂蚁,达利的画里经常出现蚂蚁,缘于他小时候看到一群蚂蚁围着一只蜥蜴的尸体,从此以后这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他的画里,蚂蚁,作为腐蚀的象征,常常与死亡相关,也与万蚁噬心的性焦虑感相关。
手心爬满蚂蚁的腐烂窟窿,象征着男主角的死亡。蚂蚁乱串的影像叠化成了大街上人们围观一只手,蚂蚁和窟窿与人群及其围成的圈是类似表现。导演在此打破了时空逻辑,街上的手既是楼上男主角的手,他在之前我们能看见倒在路边的时候死亡,此时楼下的场景是在表现当时的景象。悲伤的短发套装女人作为男主角母亲的符号形象出现的,因为她自然地用盒子盛装断手,暗喻子宫与婴儿的关系。女子在广场上戳着一只手。手在这也指欲望,广场表面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人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在社会之中造成了影响,人群表示社会,警察代表现实世界的原则,次序。
男子从窗口往外看,意指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欲望所在。女子被汽车撞,表示人的本能意识被压抑。在这之后,男主角意图强暴女主角。欲望的造访总是不能预期的,它总是毫无来由的从天而降。电影把这点表现得很精妙,男女主角原本伫立窗前观看一起交通事故,男主角看了女主角一眼,突然很想摸女主角的胸部,然后就真的摸了。女主角一开始很本能地反抗了几下,后来大概觉得被一个男人抚摸胸部其实也是件挺享受的事情,于是她闭上眼睛享受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她又猛然意识到其实自己正在被人侵犯,然后又奋力反抗了起来。房间内男子的动作,强调了男性的攻击形象。男子的本能意识释放,理性消失。
男人要找东西惩罚女人,顺手拉起地上的两根绳子。拉出了什么?僧侣,代表宗教;钢琴,代表文化;他一开始没有想到后面会有这么多东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背负着多重的压力?于是被压抑的性,如同死在钢琴上的骡子一样,腐烂了。这是男人对女人情欲的指向中,受到了来自宗教、文明,传统的束缚,性是被压抑的。力比多的过分压抑是产生“生”——性欲与“死”——暴力破坏冲突混乱的根源。男子的手被门夹,意指欲望被阻碍。男子穿回婴儿服躺回床上,表示对女子的一种屈服。
电影用倒叙的方法展现了三小时前和十六年的景象,笔记本的出现,字幕显示16年前,暗示性意识刚苏醒的年代,性欲望呈现了本来状态。书变成手枪,手枪代表男性性器官。这里又是两种说法:
一,新出现的戴帽子的男子是男主角的父亲符号形象。电影中的男主角选择是后者,用书变作的枪打死了父亲。父亲倒地时与裸女形象的结合,表明这里的“父亲”是异性恋的社会规范,表达男主角的困惑不只是异装癖,更来自于在心理上的同性恋情结。
二,这是另一个男子的自我出现,对其屈服作出批判,像是内心对话。另一个男子的自我被杀死,女子背部裸体出现,再次出现性指向。两个一高一矮的男人出现,对男子悼念,认为本我不需要存在,所以并不在意其毁灭。
女子看到飞蛾(飞蛾的图案像骷髅,是对死亡的暗示),死亡与生殖是有关联的。女子对性的观念有了变化,抛弃后天的一切,原始欲望展现。蚂蚁转化镜头为女人的腋毛。这也许是女人私密和羞耻的地方。男人抹掉嘴唇,女人的腋毛却转换到男人的脸上。从私密到堂而皇之。这个过程让女人从疑惑到惊喜。这与之前强行抚摸有同样的行径,却收到相反的效果。女子逃离,但态度已不如之前坚决,挑逗着离开。
女性躺在沙滩上露出的腋毛转变为了充满硬刺的海胆,意指抗拒性的性指向。男人和女人在春天空旷的海边尽情拥吻,鄙夷地拾起男修女的易装道具(或是婴儿服),然后一件一件地扔掉。两人埋在沙滩,某种东西似乎获得了胜利,摄影机用春天和海告诉我们。布努埃尔本来设计的结尾,是要让男女主角(如果可以被称为主角的话)埋在一堆苍蝇里面,但完成此特效需要的钱太多了,遂改为把他们非常达利地埋在一堆沙子里。
来源:豆瓣电影
作者:阿格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