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丑陋的宁夏人盐池超活子,固原二球,中卫二 [复制链接]

1#


  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度振聋发聩,他让我们知道了生活在酱缸里的中国人有多丑陋。知耻近乎勇。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丑陋,才会知道如何去追求美。否则,不知美之所以为美,丑之所以为丑。正如女人的妆扮,要关于掩盖自己身体的不足。腿粗了或膝盖以上有疤痕,就不要穿短裙。牙不齐了,尽可能不要笑得太夸张。屁股美了最好穿个紧绷点的牛仔裤等等。


  我敢说宁夏人丑陋,只因为我是其中的一员。否则,我没有资格。宁夏人的整体地域性格并不是太突出,相反的是有几个典型的群体构成。我这里说四组丑陋的人群。首先写的《盐池超活子》,其次是《固原二球》,第三是《中卫二蛋》,第四是《吴忠杂碎》。其实,应该说,这三组人群的性格比较鲜明,而且较有代表性。我是盐池人,我不怕飞砖。再说了,先自己揭短,以后说起别人自己内心也坦然。至于固原人、中卫人,吴忠人我了解不够,难免以偏概全。其实说丑陋应该是完全意义上的揭短。我的这组文章有人看了,提出了很中肯的批评,他说:“柏杨先生的文章大抵都是在破,可你的文章是又破又立。说丑陋吧,又可爱;到底是什么,说不清楚。”我非常认同他的批评。但我又再找不到别的好一点的表达式。好在博客就是博各位看客一笑。


  盐池超活子


  盐池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处,陕、甘宁、蒙在盐池都有地界交汇。大概是因为这个特殊地域因素,盐池人的地域性格不错,总体上说,用当地方言说是“很四海”,即大气,大开大合。可不么,小时候我放羊时,每天都要出一次宁夏地界,越过长城到内蒙草原。盐池人性格中既有草原人的豪放,又有黄土汉子的粗犷。


  盐池人的外貌特征,我儿子早在四岁时就总结出来了:“牙黄黄的,一看就是盐池人”。盐池缺水,盐池人吃的水缺碘,而且含氟量高,所以,盐池多有氟斑牙。但是,盐池南部个别吃窖水的乡镇的人牙齿特白。我要为此狡辩,就是吃的黄米太多。


  盐池属贫困山区,人穷,自然,但能吃苦。盐池是革命老区,它所以能成为老区,因为盐池人身上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大概是奋斗精神。盐池人大方,川区人,尤其是自大的银川人,对山区八县的人有一种嫌贫爱富的讨嫌,他们眼中,那是搐鼻子骡子——毛病多。但对盐池人似乎不敢小瞧。盐池人服人之处首先是有一种不服输的二杆子劲;二是因为好面子,尽管是穷,但貌似有钱。出手大方,有朋自远方来,酒肉款待。去过盐池的人都说那里的人很热情。


  盐池人重情谊,往往在这方面多有夸大之词。具体表现就是自信与自大,我们盐池,那好着呢!我和某某人的关系,那抗硬(读拧)的很。对方若故作疑问地说:“真的?”他必称:“那还用说,百分之百!”


  喝酒不要命,其实,都说盐池人能喝,不假,其实是人太实,谁不能喝,放胆文章拼命酒。关键是你不怕死。有人说盐池的麻雀都能喝二两,这是绝对的夸张,其实,如果山区的麻雀能喝二两,其他地方的麻雀也能行,为什么人家只喝半两。留几分清醒泡乌鸦呢。盐池人幽默地用歌声赞美家乡和滩羊一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打羔。即使不打心里也没闲着。用盐池一句歇后语说,那是老骚胡打盹一一mia算事着呢。直译是打小母羊的主意呢。盐池人喝酒的过人之处在于舍命陪君子的豪情。


  在酒面前,盐池人有时表现得极其没出息,比如说办婚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哥几个凑成一桌,主家的人都还在一边忙乎,他们说闲着也是闲着,捣两拳,甩几砣。划来甩去,凉菜没上桌,已有喝醉的。


  信用,对外的信用不错,但是少数人对内就不大讲究了。盐池县城小,凡是吃公家饭的,在街上晃几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大家都知道。当然,也有不知道的。我听一哥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是盐池某单位的一个工作人员,走到一家餐厅,问服务员:认识我不?服务员摇头说不认识。他从口袋里点一支香烟,猛抽一口,迈出半步的脚抖索着,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子:“认识我不?我叫王三宝,工作单位在运管所,负点小责!”有了这句话,对方就放心了,以后他就可以吃饭签单了。这就意味着债有主。所以,我的一个哥们说:“羞先人呢,在盐池,谁吃饭还掏现金,拿一支圆珠笔从城东吃到城西,城南吃到城北。”在盐池县城开个小馆子,歇业后,光帐得追几年,后来,只能顶点旧摩托、VCD之类的东西。


  盐池商业未必发达,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下,其商机无限,盐池的大老板不少,小老板也遍地都是。但是,也许因为地方穷,人们的家底不够厚,所以,起家时难免要多方寻求支持。想通过贷款完成原始积累,淘得第一桶金,于是银行、信用社的,凡是个能称作人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就是大爷。好吃好喝好侍候。有时还觉得档次不够,带到银川,说小地方没有好耍的,我们来自治区消费消费。在这方面,关于诚信,我不敢恭维。但我想,狗日的主管贷款的人从中没少得好处,贷上款的人赚钱了则不用说,赚不上也就破罐子破摔。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有一次盐池一同学带银行的一个主任来银川,我们哥几个招呼人家吃饭,人家先说烟不好了,要抽中华。喝酒时自己赖着不好好喝还光盯别人,我的一哥们把酒下肚,人家硬说没喝。我本来想发作,但忍住了,我给他赌了个咒:我说,他要没喝我是个驴!哥几个气坏了。事后我们几个训那哥们,盐池人咋有这种杂碎,当求个银行的小主任不知道他妈嫁给谁了。这次我们知道你要求人,不坏你事。要不然,早把酒杯子砸到他的求头上了。


  盐池人的团队精神还算可以,到哪里就是喝酒也能喝到一块,窝里斗的现象不是没有,但是不多。


  固原二球


  我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说有个固原小伙到北京打工,有一次乘地铁,不小心踩了一位女士的脚,那女士狠狠地瞪着他,小伙子很不解:你看啥呢?那娘们反问:你说呢?我说啥呢?说对不起!小伙子一手抓着车上的抓手,把脖子往上一仰,刚才那蹩脚的普通话早忘到了九霄云外,他二二地说了一句固原话:我管____求他呢!


  固原人身上有一种精神,有点二,其实我挺喜欢的,不就是踩个脚吗?有啥大不了的,还非要我低三下四地给你说个对不起。将错就错,老子错了也不改,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风骨。


  西海固苦甲天下,川区有些人看不起固原人,叫他们山狼,其实,那是极其势利的。山区人不就是穷吗?但是不是他们的错,你让黄河拐个湾到固原住下来看看,我不服他还穷。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固原人的精神,宁夏的文化如果没有固原人支撑,也许这里还是一片沙漠。近年来西海固文学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道风景,这与固原人的执着不无关系。


  固原有个诗人叫单永珍,因为我不写诗,也不大爱读诗,此前,我不认识他。但我听他们一帮诗人叫他单驴,所谓单驴主要说的是那股二劲。其实,这是一种率真。银川晚报大地诗会上,单永珍二劲来了,上台怒斥伪诗人,虽然被泼了洗脚水,但他维护了一个诗人的自尊。我由衷地佩服他。


  后来我又听说,单永珍还使过二劲,说某某人写的长篇是放屁,或者是放臭屁,要么就是放臭狗皮,总之,很臭。此话具体没有考证,仅听说而已,我觉得这个人很可爱。因着这份好感,我读他的诗并不吝赞美。


  固原人有个口头禅“那闲着呢”,其实,我敢说固原人的坏话,但说不多,我想就是说多了,谁不服又能怎能样,那闲闲求地。大概是由于意识上的清醒,固原人在这方面似乎很自负,总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那闲着呢!


  我上大学时结识过若干固原人,总的印象不错,比如文化底蕴,文学、书法似乎哪一个人都能捣鼓几下。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窝里斗,而且心里的小九九都不少。


  固原人的内蕴足,适合过一种悠久闲的生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往往缺乏点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说,我看固原日报,副刊很有品位,但缺乏现代气息。


  固原人身上更多的是质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姿态,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他们身上承载着太多的苦难,他们内心有对苦难的深刻理解,这大概是西海固文学能成为一道风景的原因所在。


  吴忠杂碎


  说起吴忠,除了手抓肉,再要出名的大概就是杂碎了,穆斯林兄弟那羊杂碎的确有味。有味归有味,毕竟是杂碎。杂碎是穷人的美食,难登大雅之堂,但吃惯了,那是尿尿泡馍___要的就是那个味。吴忠的杜优夫羊杂碎驰名宁夏,有人不仅为一碗杂碎,更为了去看一眼老板娘的女儿一一杂碎西施。在宁夏,吴忠人以擅长做生意著称,所以个个精明,精明这话说难听点就是贼,所以,“贼”是扣在吴忠人头上的屎帽子,好也罢,坏也罢,你摘不掉。


  银川的地域文化不强,基本靠本地外来文化支撑,比之首府银川,吴忠介于山区和川区之间。其实,吴忠挺没文化的。吴忠人有二重性,在山区兄弟面前,他们趾高气扬,优越感受很强,张口老山汉,闭口山狼。而在邻近的银川面前多少有几分自卑。实际上吴忠人不土不洋,反倒有点山。


  其实,作为回族聚居区,吴忠是较纯正的一个地方,比如清真美食,比如说特色农牧业和商贸。吴忠杂在文化上,它不伦不类,没有显出自己的特色。吴忠是一个极没文化品位的城市,在文化上,吴忠是一碗杂碎,这个杂碎远没有他们的羊杂有味,止多是杂。真正支撑吴忠文化的不在黄河岸边,而是在南部山区盐池,那里倒多少还有点文化,有点特色。


  吴忠的经济发展迅速,但这是缘于农牧业,说白了,吴忠人整天就抱住个牛羊胡日鬼,日鬼出奶,日鬼出肉,牛和羊给吴忠出足了力,为了吴忠的经济,那些牛羊奶干肉尽了还要贡献出皮毛。如果那一天牛羊绝种了,吴忠人一定会说:“婊子嗲地,你死绝了让爹们咋活呢!”


  除了吃点牛羊肉,卖给点牛羊皮,没别的。文化呢,找几个戴白帽的,表演点简单的响洋板、摇铃儿之类的简单舞蹈,用中卫人的话说:你看他那个傻爹,松头摇地当啷啷地!!至于花儿,索然无味。


  前些年,吴忠街上脏乱差很突出,到处是屠宰牛羊的血迹,骚哄哄的羊皮味,葱花饼的味道,香喷喷的杂碎味相互混杂,说白了,还是杂碎。近两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吴忠变了,干净了美了,但这座城市依然没有性格,如果比作是一个人,他就是那蔫头怵脑的杂碎,说白了,有几分白痴相。


  吴忠人口音属黄河流域的西声,说语气很夸张,用土话说就是“扎”,我们也常听人说“扎回回”,意思是有点烧包。烧包是正常的,吴忠人精,吴忠人贼,把你的钱算计到自己腰包了,他当然有扎的本钱了。吴忠人吹牛逼那可真不怕牛踢。


  吴忠人还有一大特点____虚,就是虚头巴脑,见了面热情得不得了,好我的兄弟呢,你回咋来啥,到了吴忠了我请你吃手抓,吃完了要是受不了了,再找个小妹妹好好歇歇火。如果你客气地说,不能给你们添麻烦。吴忠人急了:“你看不起兄弟,说扎话呢,你哥是谁,你要是来了,没(mu)钱,我贷上款也得招待你呢。”等你到了吴忠,给他打电话,吴忠人:“好我的哥呢,我这阵子还在外地呢,啊呀,咋这么不巧啥,哥你不常来,来了我又不在,”其实,按那手机的接通的声音你完全可以判断,他决不在外地。


  就生存本能讲,吴忠人在宁夏是首屈一指的,说白了,人精神,无论大人小孩子,还是老人,一个红光满面,贼呱呱的。这主要得益于吴忠的清真美食和长期的饮食习惯。你想,泡一碗子盖碗茶,滋溜滋溜地咂上,干它半斤手抓,再迭几碗羊肉小揪面,再不精神,那还不得给他三妈说去。


  中卫半仙


  中卫方言是最有特色的方言,说起来慢条斯理,而味道特别。说起中卫人,笑话太多,段子太多。其实,没有别的,大多集中在舌尖上。


  这不,中卫人来了。说是有个中卫老大娘,坐班车时提着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卖剩的两个鸡蛋。她一手拉着孙女,上车时只顾照顾孙女,司机关了车门将她的篮子夹在了车外,老太太大叫:“我的篮(来)子,我的蛋!”


  老太太下车碰见一个亲戚,亲戚说:啊呀,我说他们姨母呢,你来就来么,包包蛋蛋的,还提的是点心!俺们家要啥有啥,你还废兀们大劲捞萨呢。


  在宁夏,中卫方言非常独特,它与周边陕、甘、宁等诸多省份的地方话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甚至与同一省份的吴忠、银川都迥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卫话语汇里有不少常用词历史悠久,有的出于《诗经》、《周礼》、《说文》等典籍。


  我们常模仿的浓浓的中卫口音不是每一个个中卫人都这样讲,讲典型的中卫方言的人口在中卫人中主要分布在中卫的黄河以北地区,中卫人说:“河北(bia)呢的”,即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开去,包括城关镇、城郊、东园、西园、柔远、镇罗、新北以及沙坡头、孟家湾等地。


  中卫方言在表述上有时很夸张,稳准狠,说出来扎实,甚至有点损。带有元杂剧味道的还有“兀”的用法。这是个指示代词,指与说话者距离较远的人或物。如:兀个人是个贼逼么;他兀们个栽爹是个半仙么。
  有个中卫人在银川见一小偷行窃,拨打:,,有人在做爱(案)!警察一听,急了:我们不是太平洋的警察,做爱的事不管!中卫人也急了:不是做爱,是做爱(案)!警察咣地一声挂了电话。


  中卫方言中有许多经典词语:爹们、乱孙子、半仙、龟贼、搐鼻子骡子骚叫驴、给个颜色染大红、贼嘴狼牙、日鬼捣棒槌、瘸腿浪鸭子……等等。


  若干年前,宁夏的大学的学子将《大话西游》中那段经典台词改用中卫方言来编辑,说出来让人喷饭。后来,我又略加修饰,全文如下:“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情感摆在爹们面前,爹们没有管三,直到有一天,爹们失去它的时候,后悔得爹们扣腔子,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也不过就兀们个么。要是给爹们再来一次的机会,爹们会对兀个丫头说,小婊婊子,爹们就是喜欢你。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期限的话,那爹们就给他捞上一万年算求了。”


  还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中卫的一个法官判案,大概内容如下:中卫县人民法院依法依法公开审理孙(sui)XX强奸一案,现在开庭!


  来人(rei),把兀们个日比犯带上来。


  犯人带上后,法官继续宣读:当前,正(zhei)值全国公(归)安机关严打整治阶段,阿们中(zhui)卫县社会治安总体良好,但是,本(备)月二十八号晚息,发生了一件令人发指的恶性强奸案。受害人麦(mia)兰(lai)春(chui),独自回家,遭到孙(sui)某劫持,人家姑娘苦苦哀求,但是犯罪分(肺)子丧心病狂,疯(飞)狂做案(爱)。日完了不说,还往里面灌沙子。


  孙(sui)某:你知道你的行为给受害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吗?婊子娃娃,我一看你就不是兀个好东西。做案(爱)时,你头戴黑纱,腰挎宝剑,日你的贼妈的,你还装的是佐罗。狗日的,爹们枪毙你一百(bie)次都不解恨!摘自闵生裕博客

如何免费订阅老银川: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老银川

★查找公众订阅号→老银川

★添加朋友搜号码→ningxiachuan

投稿联系电话-

投稿邮件: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