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张欣哲、程涵
小剧场配音:郭炜、陈光
猫的待遇,你想象不到
现如今,不少游客来到故宫,都喜欢和大摇大摆的宫猫拍照互动,甚至不少宫猫的形象还被做成了文创礼品。
其实在明清两代,宫里的宠物就非常多,一向正襟危坐的皇帝们也对这些小动物格外偏爱。只不过有些人本末倒置,把爱惜萌宠当成了自己的工作。
图片来自刘顺儿妞,感谢授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比如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出了名的不理朝政、玩物丧志,而他也是历史上公认的猫奴皇帝。不少的官吏都争相向皇帝进贡宠物猫,以求封赏。
嘉靖皇帝最喜欢的两只宠物猫,一只叫雪眉,一只叫狮猫。
“雪眉”特别聪明,善解人意,皇帝一出门,它就跑到前面当向导带路。皇帝睡觉的时候,它也陪伴在侧。
这么个小机灵鬼儿,嘉靖皇帝肯定是爱的不得了。后来雪眉死了,嘉靖非常伤心,居然几天不吃不喝,还将它葬于万岁山,立碑刻文,题名“虬龙墓”。
另一只叫做狮猫的小猫死后,嘉靖更是难过,还命令大臣们写祭文。但这些大臣们以前都没写过动物祭文,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怎么下笔。
只有一个叫袁炜的人脑筋一转,在祭文中写了“化狮成龙”四字,正是暗合了狮猫的名字,令嘉靖十分满意,这一满意不要紧,嘉靖竟然立刻提拔他做了礼部尚书,补入内阁,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
哎,明朝功臣名臣那么多,待遇大都还不如这两只猫,也难怪自此之后明朝走向了下坡路。
到了清朝,温柔可人的小猫依然是宫廷萌宠的首选。有人甚至编写了这些宫猫的档案,叫做《猫册》,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猫咪的名字和生卒年。比如“墨虎,生于二十二年六月,卒于二十六年十月;芙蓉,生于二十二年三月,卒于二十七年八月……”
这名字大多都是和猫咪的外形特征有关。比如墨虎是一只黑猫,芙蓉是一只白猫。不过像嘉靖那样疯狂的皇帝猫奴已经不存在了,清朝的宠物猫们大多是后宫嫔妃的宝贝儿。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截图
因为那个年代有关后妃们的记载寥寥无几,所以《猫册》也只不过仅仅记录了猫咪的名字和寿命,和猫咪相关的故事非常少。不过在道光一朝的档案里,有一起案件,倒是和小猫有些关系。
因猫失宠错在哪里
道光十九年,延禧宫住着位皇帝的新宠妃——玲常在,她手下有一位名叫大妞的宫女。
大妞这姑娘可能是眼神不好,有一天过门槛的时候,一脚踩死了一只小猫。爱猫人士玲常在知道了,特别伤心,不过想了想大妞也是无意的,就命人打了几下大妞的脸作为惩罚。
谁知道大妞这姑娘是真马虎,没过两天,她又不慎踩死了一只小猫。玲常在一听,嘿,这姑娘也忒没记性了吧,看来挨的打还是少!于是又命人打了她几板子。
常在想着,这次大妞总算能长记性了吧?诶,没过几天,大妞又和第三只猫狭路相逢了。估计是大妞和猫的气场不对付,那只猫一下子抓伤了大妞,大妞一生气,哪儿还顾得上主子的训诫,几下就把小猫打死了。
好么,一个月之内,玲常在的三只小猫全死了!当月月底,大妞又踢坏了玲常在的洗手盆,玲常在实在忍无可忍,不但亲手打了大妞,甚至还把大妞上交了内务府,让内务府把这宫女送出宫去。
原本送一名宫女出宫,在紫禁城里也是见怪不怪的事儿。可是道光皇帝还听说了一件事,原来,不光是大妞被轰走了,玲常在一共轰出去过三位宫女,而且每名宫女都挨过打,道光这心里可就有点不高兴了。
因为按照当时的规矩,常在的身边只能有三名宫女,也就是说,玲常在把身边所有的宫女都换过一遍了,这只能说明她容不下人啊。
道光觉得这个女人有点恃宠而骄了,直接将她降为了答应。之后,在整个道光一朝,这个爱猫的答应再也没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狗的伙食,你想象不到
清朝后宫的嫔妃们喜欢养猫,而皇帝们则是对养狗更为专注,在档案中的记载也更多。比如咱们开头音频小剧场听到的雍正皇帝,就特别喜欢养狗。
在宫廷档案中,常有他喂狗的记载。不仅皇帝喂狗的次数和时辰都记在了起居注里面,而且连食物的品种也写得清清楚楚。
顺便说一句,雍正皇帝牵头创立了清代宫廷的膳食档案。只不过那时的记录比较粗糙,一般都是把人和动物的膳食记录放在一起。
比如,咱们可以听听雍正四年四月初一日的记录:“万岁、皇后份例以外,添猪肉十七斤、鹅一只、鸭一只、鸡四只、笋鸡八只一次……喂狗,添猪肉七斤一次……养心殿匠役九名,添羊肉一斤二两一次……”
像这样的人与动物混搭版本的记录,在雍正朝的档案中比比皆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更是继承发扬了老爹的传统,记录得越发细致了。
有一份乾隆六年的记录是这样写的:每狗一条,每日食羊肠十两,奶狗每日食羊肠五两,每两作价银二厘……向广储司领银办买。
这里要解释一句,羊肠这种食物不算是什么好东西,当时人一般是不吃的,所以咱们也能看出来,宠物狗的日常伙食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奢侈,不是实打实的肉。
清宫剧《延禧攻略》中,高贵妃的爱犬“雪球”
但如果某只小狗是皇帝特别喜欢的宠物,只要皇帝心情好,就会照顾一下自己的宝贝儿,在它的食谱里加上好肉。也就是说之前档案中所说的“添”猪肉,那其实就是宠物狗日常饮食之外的加餐。
真·人不如狗
在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雍正和狗的互动。除了吃得好,狗狗的居住条件也不差,雍正皇帝经常命令造办处建造狗窝,而且要求还不是一般的高。
比如雍正三年九月就有这么一条记录:皇帝要求这个狗窝外面要裹上一种织得非常精细的毛毡,里面铺上羊皮,这样的狗窝既舒适又保暖。
而养过狗的人也都知道,狗特别喜欢趴在一些毛茸茸的地方,所以底下铺上软乎厚实的羊皮,狗狗睡得更舒服,要说咱们四爷的心思也是够细腻的。
除了定制狗窝,雍正还给爱犬特制了狗笼。四爷是个认真的人,造出一个他满意的笼子,竟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咱可以听听甲方爸爸是怎么任性的:雍正五年三月,皇帝大笔一挥,传旨“做圆狗笼一件,径二尺二寸,四围留气眼,要两开的”,但很快,雍正发现笼子做大了,便又传旨“收小二寸,另做一件”。
第二年,雍正又动了脑筋,在上年的基础上,他又对狗笼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造意见。
首先,他为狗笼配上了蓝布垫一件、白毡垫一件。几天后,他又单独为狗笼做了一件深蓝色的布罩子。一个笼子外面加上一件蓝色罩子,您是不是觉得这个搭配很熟悉啊,没错,这个配置咱们经常能在公园看到,那不就是大爷们手里提溜的鸟笼子嘛!
鸟笼子配上罩子之后,鸟不易受到惊吓,可以保护羽毛。然而雍正觉得这个装狗也不错。可是半年之后,雍正皇帝觉得蓝色的布罩子不好看了,就又命造办处做了一件红色布帘,时常与蓝色换着用,这才最终完成了狗笼的全部设计。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有了狗窝,为什么还要再配个笼子呢?从狗笼最原始的设计来看,狗笼四周是镂空的,前后还做了两个门,方便狗的进出,也就是说,这个狗笼子应该就是宠物狗的“交通工具”。
有了舒服的狗窝、丰厚的饮食、漂亮的交通工具,四爷这也算是对自己的宠物狗仁至义尽了吧?
非也,还差一套漂亮衣服呢!
雍正元年,四爷为他的宝贝儿制作了四件衣服,料子全是上好的鼠皮。咱们在开篇小剧场也听见了,雍正五年,他又吩咐造办处给他的爱犬做了麒麟图案和老虎图案的衣服,而且是亲自设计,连续改了两遍,还特意命人在麒麟套头衫上再安上眼睛和舌头。
这样一来,小狗的眼睛从麒麟眼中露出来,俨然一只活生生的“麒麟”了。把它们打扮成瑞兽的模样,不仅喜庆,而且自带皇家风范。
清代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故宫博物院藏
至于衣服的质量,他可是亲自进行检查的。他对造办处的人说:“原先做过的麒麟套头太大,而且还硬,你们得再将棉花软衬套头做一份,要收小些。”
雍正七年,他又说:这套虎皮衣太硬了,再做一件软虎皮衣!
有的狗衣上的纽襻pàn钉得不牢固,就得重新钉一遍,有的狗衣做了皮托掌,雍正觉得不好,又得拆掉重新做一个好看的换上。可见,四爷最关键的要求,就是宝贝儿们的衣服一定要合身、软和、结实。
您看雍正皇帝是又做衣服又设计狗笼的,对待他的宠物,恨不得像是对亲儿子一样。这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宠物的确给四爷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它们有的聪明机灵,有的憨态可掬,善解人意,只要雍正一下朝,有点时间就喜欢去撸狗,小狗也围在他身边撒欢,此情此景,朝堂上的那些破事儿还算个球啊!
可能有人会问:当年雍正到底养的是什么宠物狗呢,目前还没见到明确的记载,不过从狗笼“二尺二寸”的大小来看,应该是个小型犬。
清代画师郎世宁绘制的宫廷犬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雍正皇帝有一枚据说是按他的要求绘制的鼻烟壶,上面画的就是几只哈巴狗,很有可能就是他的爱犬。
后来清末的慈禧太后也对哈巴狗十分喜爱,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写到:“一天上早朝前,一个太监撞进来,跪在地上向老佛爷报喜:黑玉生了四只小狗。”
虽然德龄对清宫生活的描述有不少是杜撰的内容,但是这个情节应该是真实的,因为慈禧太后留下的一张照片里,就出现了这个小狗“黑玉”的身影——那是一只黑色的哈巴狗。
慈禧出巡照,脚下即一只黑色京巴犬
既是萌宠,也是寄托
除了猫猫狗狗,明清宫廷里还有一种全民普及的小型宠物,那就是鸣虫。
明代的宣德皇帝喜欢斗蛐蛐,到了清代,宫廷里最时尚的玩具就是“冬虫”了。也就是把春夏生长的昆虫在冬天反季节繁殖。
《蟋蟀皇帝》中的明宣宗朱瞻基
为了让这小虫在冬天能够存活,古人按照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惯,用葫芦制作成不同形状的容器,将虫子装进这些葫芦里,揣在怀中,在体温的作用下,虫子开始活跃,它们欢快的鸣叫仿佛让人们回到了夏天。
这种把虫子当宠物的玩法,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只不过宫廷制造的葫芦更为精致,被称为官模葫芦,现在咱们只能到博物馆去看了。
或许是由于虫子相对好养,容器体积也很小、便于携带,所以在清代宫廷里,养虫子的人很多,不仅皇帝养虫,不少嫔妃也喜欢玩“冬虫”,这些虫子可以让她们在冬天寂静的宫院里,聆听着来自夏天的旋律,帮她们打发大把大把无聊的时光。
除了猫狗虫子,为了能够体现皇城内的唯我独尊,清代宫廷还养了很多普通人只能仰望的珍禽异兽。比如仙鹤、虎豹和梅花鹿,朝廷还特别为这些动物开辟了养殖所。
清代宫廷旧照
经常去故宫博物院的朋友可能知道,年,故宫博物院还恢复了宫廷养鹿的传统。这些珍禽异兽每日的饮食份例,同样会记在宫廷档案之中。
比如雍正除了对宠物狗十分看重之外,他对水鸟鹭鸶也特别喜欢,档案中就留下了不少给鹭鸶增加肉食的记载。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哪种动物,它们都是紫禁城内那群孤独的人给自己的心灵寄托。这些宠物的故事流落在历史的缝隙中,也让史书上正襟危坐的帝后嫔妃们,有了更加鲜活的一面。
图片来自刘顺儿妞,感谢授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