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让那些光风霁月的日子再等等我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1/5477384.html

年3月,大理双廊

今天偶然看到我年少时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三个月前更新的文章,很是感触。在酒馆以前的故事里提过,在我正该好读书、读好书的年纪,接触了很多非正统文学的内容,对我的文风甚至个性都有很大影响,其中以这位女作家笔下孤勇凛冽的女性角色浸染最为深刻。

在那个年代,“伤痛文学”很是风靡,而她被称作“青春”的代名词。如今回头看那种强行伤痛的故事深感矫情——但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惊为天人的外貌,没有市级顶尖的成绩,没有显赫卓越的家世,却人人都想显得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一类的作家作品正好可以给人这种错觉:仿佛必要有轰轰烈烈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才叫青春。

然而,那篇新文里她写道,珍惜触手可得的美好,放下困扰自己的执念,年的剩余时间里要全力以赴……就还挺让我意外的。

也许是因为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岁时所看的小说里,总感觉文中频繁出现的敢爱敢恨、洒脱决绝的样子才是她,我也以为她会永远“青春”下去。所以在看到新文里陈述的东西时,很难相信是她写的,就像从前的我也很难相信,在那之后的岁月里我虽然保留了买她的书的习惯,再也没翻开看过。

很奇怪。我大学时一度迷恋韩寒,在过往的互动里也送过韩寒和蒋方舟的签名本。但她的签名书我始终收着,珍而重之地用棉布书封包起来,和一些几乎不再翻看的书一起放在书架左下角的位置。

我忘了,我们都在由成长到成熟再衰老,一直一直在变化。她不过是从一个满身光芒和利刺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温和醇熟的成年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封印了心里的刀而已。

年12月,哥打京那巴鲁

酒馆至今经营了5年多,我偶尔回看自己刚毕业或读书时写的文章,也大有不再苟同之感。但彼时会那样写,也是彼时的心境想法使然。如果回到十年前,告诉当时的我,“你十年之后会营营役役,一身俗气。”难以置信的同时,估计17岁的我会鄙夷得不屑于活到现在。

那时的我做着轻盈柔软的梦,带着破晓的希望的那种,关于文学、爱情、清风朗月的未来。似乎从未想过要成什么的大人物,即便幼时受《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感召,有过几年赤子野心,也在年岁稍长后消磨掉了,“贫则独善其身”已是困难。此处贫富无关财力,唯得志与否。

向来所思所求,不过是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各种潜在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太难了。

刚参加工作时有师父教导保护,自己拿着微薄的薪水尽职尽责,每天下班还有心情逛逛江岸,磨磨相机,看看美剧,灵感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一个月可以出十多二十篇文章。以为后半辈子也都会那样恣意顺遂。

后来自己担事了,工作内容不过尔尔,时不时的抱病也是小事,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场潜规则却让我身心俱疲——平日里有说有笑,但凡和利益挂钩,每个人露出的嘴脸都好丑恶。关键问题是——如果我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势必会打翻别人的蛋糕——每每处于那种境地,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装傻。

前年我全休时也考虑过要不考个编制吧,可能无为,却胜在清闲。然而家里人也给我讲了些体制内的灰色地带和勾心斗角,我随之放弃了。

年10月,新都桥

从什么时候起我就不在意周遭的眼光了?想不起来。可能是自身能力不断增长,越来越清楚要去的方向,不断正视自身的优缺点,不用再通过别人的评价反过来确定我言行举止的好坏。也可能是当我发现无论我是目空一切还是委屈求全,周遭总有人对我指指点点,而真心希望我越来越好的人其实并不在意我的小成就或小过失。

网上说,未行坏事,但这人间种种疾苦从未放过我。其实谁又被放过了呢?不都是一边想放弃,一边拼命活着么。可叹我清醒至此,也躲不过被各类亲密关系所牵绊,没法肆意妄为不管不顾地遵从内心。

我吞咽过的冷暖,跋涉过的山海,晒过的日月,淋过的雨雪,受过苦难和疼爱,读过的书,记得或淡忘的人事……桩桩件件,融入我的骨血我的肉。我以为这些年我会有些更世俗更现实的梦想,比如买栋大楼睡醒收租,比如八面玲珑人见人爱,比如咬牙奋进力争成为行业领军……

可这么些年到头,原来我还是想过那种清风朗月、自由洒脱的生活。如若暂且摆脱不了眼下与现实的斗争和内心的挣扎,就让那些光风霁月的日子再等等我吧——我一直在路上呢。

年7月,理县

新浪微博

皇也长按图片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