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点击上方播放音频)
掌中解脱
洛桑克尊传法于耶巴的大成就者彭措嘉措(圆满海),在三个月之内将“经验引导”传授完毕。此师在心相续中生起殊胜的止观证德后,在耶巴地区以“经验引导”培养了许多弟子,并由“胜乐身曼荼罗”之门获得悉地;大多数南传派大师都是这样的。
此师传法于唉喇嘛·喀觉丹达(空行教宏),后者又传法于堪钦·根敦绛央(僧伽文殊)。堪钦担心批注在广论上的南传《文殊口授》日久难免会引生误读,以讹传讹,所以他另外编了现在通行的这个本子。起初只有手抄本,后来由嘉杰·珠康仁波切刻版流通。
堪钦·根敦绛央传法于杰·昂旺图朵(语自在力);昂旺图朵又传法于达札堪钦·丹巴嘉措(教海)。据说丹巴嘉措在达札求学期间需服青年僧人差役,有一次在劈柴时获得空性见。他传法于色脱喇嘛·格丹(有缘),此师的行传极为稀有,他对别人供养的银子、绸缎、氆氇等从不贪着、也不布施,所有东西都被他扔进附近的一个石缝里。过了几代以后,人们还能在那里找到氆氇,银币这类的物品。他不作供施是因为考虑到,作了之后自己可能会生起傲慢心。
色脱喇嘛传法于杰·洛桑群佩(善慧法增),洛桑群佩又传法于格西土丹惹杰(佛教增长),格西在修持时,先是吟诵《道次第传承师长启请》,然后哑然无声,别人以为他睡着了,走近一看才发现他正在专心修持。
格西传法于比丘绛曲脱麦(菩提无著),此人既不是格西,也不是师长什么的,仅是榜却寺一名普通的僧人。他住在章日日错(一茅篷名),每天到一块小小的青草地去,作完朵玛供后便一心专修“道次第”,由于相续中生起了慈悲心,于是老是坐在那儿哭泣。后来被一牧童发现,觉得一个老人独自哭泣十分奇怪,便天天暗中跑去看热闹。当时,《口授》南传派引导只有这位比丘才有,由于这一传承面临中断,达札堪苏·洛桑京巴(善慧施)——我的胜皈依处大宝师长追随他受出家律仪——仔细寻访谁还可能拥有南传派的引导传承,结果发现除此比丘获得引导外,再也没有别人了。虽然他不指望比丘能经验引导,但他担心如果连引导传承也不求的话,这一传承会有中断的危机。于是,有一天与比丘会晤时,他请求说:
“现在,《口授》南传派的引导传承除您之外别人都没有,这个传承如果中断的话真是太可惜了,所以请您将传承传给我,回头我再加上教理,把详广的教授奉还给您。”
那位比丘说:“像我这样的人怎能给别人传法呢?”他不以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最后终于同意传法时,比丘将甚深教授集中在一起,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传,这使得杰·洛桑京巴大为震惊。他后来赞叹道:“我说要将教授奉还给他,实在是令人害臊,他其实是位噶当教授派的大格西!”杰·洛桑京巴也获得殊胜止观三摩地,并由“身曼荼罗”之门获得悉地。
恭录自《掌中解脱》
法语
甘露
当修行方法没有到位,修行时间也没有到位的时候,就必须反复串习、实修。不要将修行变成纯理论研究。如果修行只是研究,并不能对解脱起到多大的用处。比如你一直研究拉萨,虽然知道拉萨的样子、海拔,以及建筑方式等等,但并没有见到真正的拉萨,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也没有想过自己要亲自去一趟拉萨。同样,如果只是将修行停顿在研究阶段,除了比往昔多一点理论知识外,没有任何改变,仍旧还在原地,不曾改变。
“把自己的幸福给予别人,
把别人的苦难自己来承受。”
●掌中解脱(11)●掌中解脱(1)●掌中解脱(13)●掌中解脱(14)●掌中解脱(15)●掌中解脱(16)●掌中解脱(17)●掌中解脱(18)●掌中解脱(19)●掌中解脱(0)●掌中解脱(1)●掌中解脱()●掌中解脱(3)●掌中解脱(4)●掌中解脱(5)●掌中解脱(6)●掌中解脱(7)●掌中解脱(8)●掌中解脱(9)●掌中解脱(30)
版权问题联系邮箱
/p>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