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学术研讨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239992.html本文来自
作者:黄祎(阿鱼)
--------------------------------------
昨天,一则“某解说员侮辱球员是狗”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尽管当事人很快通过微博矢口否认,但早先流出的视频毕竟铁证如山,那一连串自鸣得意、乐此不疲的“xx狗”言论,不说让人听得心惊肉跳,至少也是如坠云雾、不知所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智慧”和“勇气”,才让这位解说员选择在国庆佳节之际,悍然挑战中国百姓的道德底线?
总的来说,这起事故的“涉案情节”相对清楚,“当庭罪证”就是那一连串欲罢不能的“xx狗”骂声,“作案动机”无非是狭隘的地域意识和哗众取宠的戏子心态,其中的是非曲直简单到无须多言的地步。但凡稍有常识,都会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对是错,公然做出这样的行为需要承担怎样的结果。
风波很快被平息,涉事视频公司随即对该解说员做出停职处分,并对“因此事引起的公众议论和不和谐深表歉意”,但这一解说事故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并不该马上偃旗息鼓,我们都应该对这起事故多做一些反思。
比赛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游戏,但游戏背后,却势必牵扯到无数个与游戏有关的人。无论是参与者、支持者还是观赏者,做事都离不开做人。如果把奔放理解成粗野,把激情理解成低俗,把投入理解成发泄,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中缺失了重要一环,那就是“素质”。
当来自解说员之口的“xx狗”与来自现场球迷的“傻X”比翼齐飞,当民众对解说员的公德耿耿于怀、却对自己的私德无所顾忌,当人们为了解说中的地域歧视愤愤不平、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戴上有色眼镜,整个社会是不是都需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我独尊的大环境下,德行究竟还有多少价值?”
或许,远在大洋彼岸的NBA联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解说员兴之所致时“祸从口出”,在NBA赛场上其实不乏先例,这里单摘几件令中国观众印象深刻的事例稍作说明。
年,在姚明初入NBA联盟时,“大鲨鱼”奥尼尔曾在接受福克斯体育采访时,对着镜头向姚明说了这么一句话:“告诉姚明,ching-chong-yang-wah-ah-soh。”当时国内报道普遍认为这只说明奥尼尔找了个蹩脚的中文教师,但实际上“Ching-Chong”的真正含义是,“傲慢的非亚裔人士唯一会说的一个词,他们自认为所有亚裔都会说”。换句话说,奥尼尔根本就没找什么中文教师,他完全是自己想当然地用这个“华人都会说”的词来给姚明一个下马威。在北美文化里,“Ching-Chong”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词语。迫于舆论压力,奥尼尔事后不得不出来道歉,倒是大度的姚明开了个玩笑来圆场:“中文是很难学的,我小时候也说得不好。”年1月,刚退役不久的神射手史蒂夫·科尔(现任勇士队主教练)把姚明称作是“Chinaman”,无独有偶,年11月,NBA-TV的解说员里克·卡马拉在提到易建联时,也使用了“Chinaman”这个词汇。如果不了解英语文化,很可能会对“Chinaman”这样一个特有名词不以为然,以为单纯就是“China”与“man”的组合使用,但实际上北美华人对这个词都心知肚明,这就是美国人用来贬低中国人的专用名词,意思大致是“中国佬”,性质接近把黑人称作是“nigger”或“negro”。在年那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移民的称谓就是“Chinaman”。或许科尔和卡马拉提到这个词都是无心之失,但在美国华人的极力抗争之下,两人最终都只能公开道歉。
年2月,林书豪率领尼克斯打出一波不可思议的七连胜,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林疯狂”热潮,但就在尼克斯终结连胜的第8场比赛之后,ESPN网站打出了“ChinkintheArmor”的标题,随后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也照搬了这个说法,让北美华人个个都瞠目结舌。应该说,ESPN网站编辑的出发点或许是善意的,他们也许只是想来个一语双关(英语叫pun,美国文化中最喜闻乐见的修辞手段),因为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盔甲中的裂缝”,形容一个人身上的某种弱点。但问题是,chink这个词是美国人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一种侮辱性称呼,主要用以描述亚洲人狭长而又细小的眼睛,自然而然就让人联想到林书豪的外形特征,自然引起了华裔美国人的愤怒。结果,这个标题只挂了35分钟就被紧急替换,ESPN第一时间发表了道歉声明,并对涉事编辑做出了停职处罚。
某个角度来看,上述三个案例都属于“语言文化”中的理解差异,但美国民众无不马上做出反应,强迫当事人公开道歉、承担后果。在这种情景之下,“言论自由”的保护伞一点儿用都没有。最近闹得洛杉矶满城风雨的“斯特林涉嫌种族歧视”一事,其实也就是80岁的老斯特林忍不住多用了几个“blackpeople”,说了几句类似“跟谁上床都行,别带那些黑人来看我的球队”之类的牢骚话,就被北美民众一致认定是如假包换的种族歧视,硬是施压逼迫他卖掉球队,就此退出NBA。总而言之,在涉及到种族平等、社会公正等道德问题时,美国社会对新闻媒体施行“零容忍”,因此很少有人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今年夏天,由于“皇帝”詹姆斯选择离开迈阿密、重返克里夫兰,有一位名叫丹·莱巴塔德的ESPN电台主持人出离愤怒,自掏腰包在詹姆斯故乡阿克伦城投放了多块广告牌,内容是“不用谢,勒布朗”的文字搭配两枚总冠军钻戒的图像,对“詹皇”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事后,ESPN对该主持人做出了停职两天的处罚,理由是“他违规以节目名义行使个人行为”。ESPN的这个处理结果固然有安抚詹姆斯、维系合作关系的考量,但他们给出的理由确实很有说服力:主持人的个人好恶,绝不能借助媒体平台来有意传播,公器绝对不能私用。
对照今天的“xx狗”事件,如果这位主持人不是在直播过程中使用这一字眼,而是私下看球时随口而出,那就属于他个人的私德而非媒体的公德,人们的愤怒也就不会如此群情激昂,对他的讨伐也就不会如此大张旗鼓。世上本就有各色人等,人品高下不一而论,纵然有一些害群之马,破坏力也相对有限。怕就怕这些不负责任的污言秽语经过媒体平台的放大,一传十、十传百,让人误以为代表了媒体观点或者舆论导向,甚至是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普遍情绪,那就难免让很多不明内情的人要开始怀疑人生了。之所以提到这几个案例,是因为美国人对同类事件的处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道德不是一个抽象名词,媒体有媒体的作为,社会也要有社会的责任,而我们每一个人,恰好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在我看来,对该解说员恶劣行为的批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举措是开始自我反思。除了对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私人道德都提出要求,作为球迷的我们,从今天开始,是不是也可以主动远离诸如“日本鬼子”、“韩国棒子”、“印度阿三”之类的歧视性词语,是不是也可以不再用“家嫂”、“大猩猩”、“强奸犯”之类的侮辱性绰号,是不是也可以真正做到“文明观赛”、让各种国骂京骂各种骂都远离赛场?
毕竟,除了愤怒,这才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关于《鱼乐NBA》=====
扫描
《鱼乐NBA》是一个专注报道NBA的
工作繁忙,不一定每天都发,但会尽力更新。已发布的文章,汇总整理在阿鱼的个人博客(
黄祎(yi),绰号阿鱼,喜欢读书、音乐和数码产品。不是什么蜜,也不当什么黑,只相信一句话:球品即人品。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