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在日本玩儿什么怎么玩儿 [复制链接]

1#

写在前面:

我一直觉得,行前攻略的目的应该是点亮更多的旅行中的可能性,而看罢不是安心地接受各种mustlist的绑架,更不是把schedule精确到每个地点,每一分钟。旅行嘛,最迷人的不就是那些不速之客和意外之喜么?

另,本文全部内容皆建立在我个人在日本做交流生的经历,如有偏颇,实属正常。

行在日本

其实交通是在日本最不用有压力的东西。只要你兜儿里有足够的钱,手机里有足够的电,有网络,有GoogleMap,你就哪儿都能去。哦,对,日本买火车票什么的不用护照哦。

关于GoogleMap|why?

相对于微博上日本攻略点名率超高的“换乘案内”,我更喜欢GoogleMap。

首先,它的界面设计更简单高级,没有广告干扰,用起来很舒服。这个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刚去日本的时候也尝试用过“换乘案内”,但里面穿插始终的日文和松本清的广告让我实在没办法耐下心来跟它好好磨合。好好一个主流app,做得像个三流大学里不务正业的学生开发的健身餐送餐平台似的。说实话,这就像谈恋爱一样,眼缘都对不上,谁有耐心跟你慢慢发现内在美啊。

再说实用性,GoogleMap(Japan)几乎涵盖了日本境内除飞机、濑户内海轮渡、出租车之外的全部交通工具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如果你在GoogleMap上都查不到交通方式,那就老老实实地用脚走吧。不过别怕,就算你像我和邵老师那样想不开,没事儿跑去住箱根深山老林里的小木屋,GoogleMap都能帮你找到合适的公共交通方式。

最后说语言问题。我刚去日本的时候喜欢直接在GoogleMap上搜汉字(incaseuwannaknowit:在键盘栏添加一个繁体手写,写下来的简体就会自己转化成繁体了),后来因为有事要跟不会讲中文的同学出去耍,为了省事儿,有时候也会用英文+日文罗马拼音来搜。事实证明,GoogleMap是完美匹配这两种语言的。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第一,在日语里,大部分的时候你虽然认识那些汉字,但你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个什么意思。所以转换成英文版就省了特别去查日文单字的时间。第二,在你山穷水尽,累到想用行李箱一把抡向身边絮絮叨叨的男朋友,怎么用汉字查都查不到你的酒店的时候,用英文名查没准能救你一把;第三,问路。你觉得问日本人jingdu(京都)station,他们会懂你在说什么么?但说kyotostation(京都站)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出租车司机一定能把你顺利送到京都站。你甚至都不用去学日文假名怎么念,根据那个罗马拼音大概猜猜就八九不离十了。

GoogleMap|怎么用

基本上跟百度地图一个原理。输入出发地目的地,选择出发的时间,或者想要到达的时间,检索就行了。

如果你有什么铁轨恐惧症,或者你是像sheldon那样爱小火车的人,你可以在option里面勾选轨道交通或者是公交巴士,以及少换乘或者少步行等。

then,你就看到了这个页面。没什么可说的,跟着地图,或者跟着同行的活地图走就好了。

两个tips:

第一,日本的轨道交通都可以精确到分钟,不过遇到突发天气或是其他情况,JR可能会延误。但不用怕,GoogleMap会实时更新显示所有的信息。但是公交车就不好说了,因为堵车、乘客掏钱换钱等等机动因素,公交车晚点是非常正常普遍的。以京都为例,晚高峰从市中心的四条河源町回来的公交车完个二十分钟简直太正常了。当然,公车早到也是有的,尤其是在早上,所以早个两分钟到车站等着是没坏处的。

第二,我个人认为GoogleMap一个很大的bug就是它的价格只会显示总价。也就是说,如果涉及换乘问题,你就要手动自己计算具体每一个交通工具的单价。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在你需要用现金换乘某些轨道交通的时候,你需要直接选择价格区间来购票。不过也不用怕,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以京都为例,假设热爱古迹的你要从金阁寺去伏见稻荷大社。

GoogleMap显示你需要先乘坐市营路巴士,再换乘京阪电铁(keihan),总价是円。京都巴士都是円,所以你需要购买的京阪电铁票价就是—=(円)。所以你换乘的时候只需要在购票机上选择円那个按钮就可以了。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买一张icoca卡(限西日本地区,东京地区用西瓜卡),跟北京一卡通一个原理。

(icoca卡,限西日本地区)

(传说中的西瓜卡,限东日本地区)

各种轨道交通、公交车全部通用。押金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充值使用。进站刷一下,记得看一下你的余额,出站再刷一下。bingo。余额不足也不用怕,出站前在精算机冲一下就好了。除了交通,这张卡还可以用来在便利店和很多自动贩卖机(尤其是车站里面)结账。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脾气急、怕麻烦,又不想跟日本错综复杂的硬币打交道,下了飞机买张icoca会方便很多。

btw,icoca可以在各大车站的买退,操作很简单。不过如果你避险偏向比较高,提前从某宝买下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交通|贵么?

当然贵。日本交通出了名儿的贵。不过出来玩儿嘛,本来就是要花钱的啊。该省的地方要省,该花的地方省了可是会直接影响出行体验的。所以啊放松点儿,不然那么累还叫出来玩儿么。

具体来说,日本的交通到底能有多贵呢?

以京都为例,公交车日元一人次(差不多15人民币)。两个人坐两趟公交车的钱都够在国内打车畅游某个二线城市了。我刚去日本的时候有个美国德州的小伙儿跟我说,虽然京都的夏天热得像地狱,但他还是要租自行车骑,因为在京都连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公交车都sodammitexpensive。向京都公共交通系统贡献了无数钞票之后,我深以为然。那出租车呢?京都出租车起价多日元,其实也不算太贵,但不要忘了京都有多大,马路有多窄,四条有多堵。还有司机的耐心有多好。是的,他们会在每一个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停下来,请行人一一走过再启动。如果你是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乘客,闭上眼吧,毕竟花都花了,眼不见心不烦;如果你是被让行的行人,记得给人家稍微点个头鞠个躬,benice,毕竟入乡随俗,你看你前面六十多岁的老爷爷也是这么做的。

除了市内交通,不得不说的就是新干线(Shinkansen)了。新干线跟中国高铁很像,不过准点率更高,服务更好,更干净,也相对的,更贵一些。以京都到东京为例,新干线自由席的价格差不多是一万四日元,人民币一千块左右。两个多小时的行车时间,几乎跟从济南到北京南等长,价格却是商务座和一等座的价格总和。对,指定席还会更贵一点。不过值么?我觉得是值得的。

日本国内航线虽然便宜,但是隐藏的机会成本不能忽视:往返于机场市内的机场快线的成本;换乘交通工具的时间成本;廉价航空需要单独购买的行李费用,普通航空公司的行李限制;飞机延误的时间成本;还有airbnb、酒店的入住时间限制…

这其实就是我前文提到的不能省钱的地方,那应该怎么控制在日本交通上的花费呢,接着往下看。

关于交通|怎么省?

我一直觉得性价比这个东西就是钻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空子。因为如果市场完善,又有足够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就应该基本跟商品的价值均衡,那就不太可能存在商品的效力远高于你付出的价格的情况。所以呢,省钱的根本就在于你放弃了你不太需要的东西。比如说,年轻人嘛,体力好,那一觉睡不好其实也没太大关系,所以夜间巴士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你放弃对自己而言不那么迫切的睡眠质量,所以选择夜间巴士的机会成本也就没那么高了。反倒是相比较之下,夜巴便宜的价格,节约的时间成本,还有一晚的酒店的成本就显得伟岸多了。

简单来说,在日本,城市间交通方式里,火车一定是最贵的。机票和巴士都要远低于火车,但两者相较我会更偏向于后者,更舒服,也更准时。BTW,夜间巴士也好,普通巴士也罢,都需要提前从网络上预定,然后去便利店交钱取票。千万别傻乎乎的查了schedule,到了那天准时去车站买票,相信我,会扑空的。

另外,就火车而言,价格也是千差万别。以京都往返大阪为例,JR一定比阪急贵。这不是我瞎说的,我身边的日本人都这么说。这些信息都可以从GoogleMap上面查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除了从交通方式上省钱,另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善用卡券了。还是以京都为例。就京都本身的交通条件而言,公交车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如果你想在一天之内从京都站出发,玩儿完岚山、金阁寺、祗园和伏见稻荷大社,还想再去三条河源町吃个一兰拉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奥特曼),你至少要搭6次公交车,也就是円。而京都公交车一日券只需要円。也就是说,只要你一天之内搭3次以上的公交车,这张票价就已经拿回来了。所以说,善用各个城市的一日券对于游客而言是特别好的省钱方式。

BTW,我不太建议提前从某宝上买这类一日券。比如京都一日券,円大概合人民币30多块,但某宝则要50多。而且这个买起来很简单,你只需要在下车的时候跟司机说IwannaaONEDAYPASS就可以了。(另,京都公交车是后门上车,前门下车。下车前要按铃,下车时再付钱。)

一日券的用法,跟司机买下一日券后,插入验票机,验票机会在卡券背后打上今天的日期,如上如所示。这个步骤只需要发生在第一次。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天中,你只需要在下车时向司机出示一下这张卡就可以了(反过来给他看一下背面的日期)。不用再插一次。另,京都的司机好像现在会查背后的时间了,所以别投机取巧,老老实实的乖一点。

关于天气|从哪儿查?

就像yelp和大众点评一样,Yahooweather和墨迹天气都是可以在日本用的,但就是准确性的问题。很多人会说,反正旅行嘛,随性点儿,对天气变化没必要那么苛求。可是万一您要去富士山呢?富士山是出了名的诡屌,阴天下雨看不见,阳光太强也看不见。所以提前做好功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谁也不想大老远花了时间、精力、金钱最后半点儿富士山的真身都看不着,只能跟富士山车站的小木牌合个影吧。

如果实在是看不见,别灰心,直接奔富士急玩儿过山车吧。

关于货币转换和物价|HOW?

跟GoogleMap一样,iMoney的界面更好看更简单,如果你是跟别国小伙伴一起旅行,iMoney可以同时显示五种货币,节省时间。

我在日本的时候习惯性用日元(约合6.x人民币)做基准货币转换,两万日币就加俩零乘个二,一千二,以此类推。基本上算两次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日本物价是出了名的高,交通贵,住宿贵,新鲜果蔬也贵。虽然具体物价水平城市与城市之间差异很大,但基本上经典线路涉及的城市,物价水平都不低。我指的是京都大阪东京名古屋。所以如果不是购物欲打卡欲爆棚的初次旅行,我很建议去那些不那么经典的冷门城市玩儿玩儿。比如我和我sharon超爱的濑户内海一区。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日本物价的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在平均物价水平上,他们的价格和价值几乎都可以划等号。也就是说,其实没必要看太多攻略和reviews,你能体验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水平基本上可以从它的价格上面看得到。

住在日本

住|住什么?

现在出门儿旅行住宿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方式:酒店、民宿、沙发客。在日本,也无非就是这几种。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有些很有特色的酒店还是很值得体验的:如果你预算够高,温泉酒店一定要去体验(东京附近的话,箱根山里有很多不错的选择,东京都内人都会选择那来度假);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体验一下和式风格,那Airbnb将会式很好的选择。我跟我朋友京都萧敬腾,曾经用Airbnb订到过一间小岛上的日式老木屋。虽然冬日里的和式木屋四面透风,冻得我们俩骨头发抖,但那间小木屋自带的传统五石衛門風呂(Goemonburo)完全让我们两个京都土包子忘了外面有多冷。之后再细说。

胶囊旅馆

另外,胶囊旅馆也是我觉得很值得体验的项目。跟国内不太一样的是,在日本,胶囊旅馆往往并不算是最便宜的选择。因为胶囊旅馆往往是按人头计价,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有同行的人一切,累积起来的价格往往会高于租住Airbnb或是其他的Guesthouse。但是,性价比可比,体验感是没法儿比的嘛。日本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些室内设计、服务细节做得很出彩的胶囊旅馆。我在金沢(Kanazawa)住过一个叫HATCHI的胶囊旅馆,极简的设计时髦得不得了,细节也做得极其出色。以我最关心得浴室为例:女性公共浴室的密码每日都会准点更换;单人单间,干湿分离,足够宽敞的同时也保证私密;另外,从地巾、浴巾,到独立包装的棉签化妆棉,甚至女性刮毛刀都一应俱全。哦,对了,这家旅馆还会给每个人提供一盏美妆博主必备的led化妆灯,实在感人。

除了胶囊旅馆的硬件设施,安全也是选择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一般在房源充足的条件下,我会直接选择femaleonly的房间,或是设有ladies’floor的酒店。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住起来还是会舒服一点。要特别提醒睡眠浅的姑娘们一句,就算住femaleonly,也要记得带上耳塞。鼾声不仅不分国界,也不分性别。

说到女性专用的胶囊旅馆,东京秋葉原的BAYHOTEL非常值得推荐。BAYHOTEL算是很出名的连锁胶囊旅馆,而秋葉原的这一间是整个BAYHOTEL旗下,唯一一间(maybe?notsure)女性专门的酒店。整间酒店都是粉粉的色调,女性化得不得了。受得了的可以去体验一下。

Airbnb

之所以把Airbnb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它了。如我前文所说,行前攻略的终极目的是点亮旅行的更多的可能性,而Airbnb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契机,也是最能帮我实现我旅行意义的方式——做个当地人。

坦白说,如果不是因为被丰岛小木屋的图片吸引,我根本不会考虑去那个常住人口不到50人,整个岛只有一间只买pasta的饭店,一间小卖部的小岛;更不会考虑从西岸的鸟取一路杀到濑户内海的这个小岛。如果不是因为订了这间房,我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那么美的天使之光,吃到最最那么好吃的牛肉锅和味增汤。

真的,Airbnb真的太酷了。前些天我朋友京都萧敬腾跟我说,她又要去濑户内海了。她在Airbnb上订了一间直岛上的小木屋,房主是个有一艘船的帅大叔,每天亲自开船接送她们出入。omg。

住|怎么省?

除了我之前提到过的租住Airbnb或是其他的Guesthouse,预定一般的酒店也是有窍门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选择通过第三方平台来预定酒店,比如Agoda还有Booking。(事实上,这两家的价格往往也有些差异,建议比价后预定)但是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第三方平台都会向酒店抽取百分之十几的佣金,毕竟人家也要养员工,交房租的。所以在这些网站上挑好酒店,然后直接Google这些酒店的网站或是电话,直接向你喜欢的酒店询价预定,往往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至于语言问题,说英文,慢点儿说,来回说。

另外,如果你胆子够大,可以尝试入住的当天订酒店,淡季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意外的价格惊喜。

吃在日本

吃吃的爱?未完待续

穿(买)在日本

租和服?古着店?稍后就来

DOITorDONTDOIT?

日本人真的很多规矩,我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反正之后还有好几篇要发。

抽烟要去吸烟区,不能边走边抽。(罚款五万日元?)

日本烟酒都是20岁??。便利店买烟酒都需要戳一下年龄确认按钮。我一直不太懂这个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督促你自省吧。另外,日本的女烟设计的都很fancy,焦油含量很低,不过肺的情况下试试也无可厚非。前提,成年人最自己负责好么。

卫生纸用完了丢到马桶里。

在日本你会发现卫生间里都会备很多卷纸,所有的卷纸都很薄很薄。前者我猜是因为他们的避险偏好太高?后者,是因为出于环保考量,所有卷纸都是可溶于水的。一般情况下,游客量较大的地区的卫生间都会特别用英、韩、中、日文标出,使用过的手纸请丢进马桶冲掉,但是你还是会看到大部分的人都视而不见这个提醒。anyway,咱们听话哈。

走路靠左边

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外国人一多了,日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Wi-Fi不普及

一个人旅行的话一定要在出国前在某宝买好电话卡,说真的,关西机场卖的上网卡真的贵死了。多人同行的话,老老实实租Wi-Fi蛋吧。别指望大马路上蹭个网,你会失望死的,真的。

消费税怎么看

日本有百分之八的消费税。也就是说,所有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要用其本身的价格乘以1.08。这个也很简单,只需要看价格前面的汉字就好了:“稅抜”,不含税;“稅込”含税。

写了半天,有些写成了聊天贫嘴style。要是招你烦了,可以在后台告诉我,我尽量改;不准骂我,不然一定忍不住会骂回去。

我的京都和濑户内海游记还有未完待续,别着急,听我下回,下下回慢慢分解。

晚安。

或者早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