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巴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绝了用头发穿针引线,发丝成画山东济南 [复制链接]

1#
儿童会有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64.html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郑芷南孙倩实习生郑晓彤

“用头发穿针引线,发丝成画。”表情专注,坐在绣架前的刘振兰正一针一线地绣着“雀上枝头”的绣样。发绣古老而又独特,是鲁绣中最具代表性的绣种,也是发源于济南的地方绣种。今年52岁的刘振兰,用发丝刺绣,一针一线续写着指尖的故事,今年是她与发绣结缘的第11年。

刘振兰在做发绣

“发绣”十一年

走进刘振兰家的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装裱好了的绣品。有栩栩如生的雄鹰,有灵动活泼的京巴狗,有细节逼真的京剧花旦,也有纪实写真的人物肖像,“这些只是一小部分绣品。”刘振兰说,这些年来,她已攒下了近千幅绣品。

今年52岁的刘振兰,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她对刺绣的热爱源于家庭的影响。“奶奶、妈妈和姑姑都会些绣活。”刘振兰说,她很小就学会了绣花,但接触发绣则源于一趟云南之旅。

“远嫁云南的表妹,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想让我用头发给她绣一幅肖像。”刘振兰说,“第一次用真人头发做绣线,我心里也没谱。”

令人没想到的是,她用头发绣制出的肖像画,细节饱满,非常生动。“尤其是眼睛很有神韵,比素描画都逼真!”刘振兰的表妹说,她特别喜欢这幅用自己头发绣制的肖像画。

发绣是中国“八大绣种”鲁绣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地方绣种,古时称为墨绣,是通过对真人头发进行脱脂、染色,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颜色,和蚕丝线掺杂使用。刘振兰说,相较于其他绣线,用发丝绣立体感更强,也具层次感,能够更好地展现国画、水墨画等的意境。

“有些人看到发丝绣绣品,都以为是用笔触画出来的作品。”刘振兰说,发绣作品想要出彩,一定要寻找质量上乘的发丝。

“最好是没有染烫过的,不要有开叉、干枯等问题,长度还得适中。”她说,想要做出真正的作品,前期材料的准备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头发开叉了,断裂了,整幅作品就毁了。”

“做鲁绣的人多,做发丝绣的人少。”刘振兰说,她也是在无数次失败中摸索,才有了今天的一幅幅发丝绣作。

“我最初做发绣,想通过染色的方式来更改发丝的颜色,丰富绣品的颜色,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刘振兰说,染色后发丝就受损,在穿针引线时就极易断裂,一整捆头发就都不能用了。

“一小捆头发现在可能都售价上万了,我也想过放弃,不做发绣了,毕竟绣制一幅发丝绣作品所付出的时间、金钱成本都太高了。”

“做了没做好,我不甘心,就想把发绣做好。”刘振兰边摸索,边做发绣,还到各地去学习针法技艺。

不只是工艺品

“年轻时,只有闲下来才能做些小件的绣品。”刘振兰说,家里有个“具有年代感”的小书包,现在“传给了”她的小孙子。小书包是当年她绣给儿子的小礼物,并在上面绣上了小猫钓鱼的图案,“儿子特别开心。”

从手帕、小肚兜到大件的发丝绣品,刘振兰越绣越“上瘾”、越绣越“认真”,一件普通的刺绣作品在刘振兰手里最少要经过十道工序,做发绣工序更加繁复,既要选取合适的发丝,还要注意刺绣的“仪式感”。刺绣前净手、抹油、绘制底稿、选取粗细不一的发丝做线等等,刘振兰仔细地对待每一件绣品。

渐渐地,不少附近的人也都知道刘振兰的绣活做得很不错。这让她觉得“自己的爱好也有了大用处”。

在刘振兰家中,颜色简洁极具辨识度的发绣作品不在少数,“发丝绣作品的颜色较单一,但它具有逼真的画面感。”刘振兰说,以油画为底稿的经典发丝绣作品《父亲》《母亲》,用论语全篇拼接成的《孔子像》,具有异域特色的维吾尔族美女都是用发丝绣制的作品。

去年,刘振兰作为鲁绣绣种“发绣”的非遗传承人,前往马来西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和现场制作刺绣技艺演示。而她的发绣作品《孔子绣像》也被马来西亚孔子学堂永久收藏。

“我享受刺绣的过程,它能让我忘却烦恼和忧愁。”刘振兰说。

一件持之以恒的事

刘振兰用发丝做线,时间做针,一针一线留住了时光的痕迹。“刺绣是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一件作品耗时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遇上大件的绣品时间以年记都不为过。”她说。

“有一次,我连着绣了12个小时,眼睛都花了。”在她心里,刺绣跟作画一样,需要灵感,等找到感觉了开始刺绣,“忘记了吃饭、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刘振兰还是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绣制,“停下来不绣了的话,容易手生了。”她说,作品上落款的一个小印章,都有可能同时用上切针、回针、写针等多个针法。

在绣制发丝绣《摩天振羽》时,刘振兰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了发绣“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特点,运用滚针、韵针、渗针、接针、齐针等不同针法,表现了鹰的霸气,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形成一种笔墨丹青之外的立体、逼真感。而这幅发丝绣《摩天振羽》,也让她斩获了年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一件发丝绣品可能需要绣制上亿针。”因为常年用眼过度,刘振兰时常会出现眼花的症状,“即便如此,我也每天都要摸摸绣架,绣上一两个小时。”刘振兰说。

希望更多人了解

“想要发扬鲁绣就要有更多的人接触和学习鲁绣,多取长补短。”刘振兰说,鲁绣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绣种,有交流才能有发展,她经常会到其他的绣种那里“取取经”。

三十多年来,刘振兰积累了近千幅的作品。其中,发绣作品近百件,大多都被私人收藏。

每每进展参赛,生动逼真的发绣作品都会吸引不少路人的目光,“这些年也算把各大工艺美术赛事的奖项拿了个遍。”刘振兰抱出了一摞摞荣誉证书,“年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山东赛区选拔赛刺绣类一等奖;年9月发绣《少女像》刺绣作品,荣获第三十三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第九届海峡两岸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刘振兰说,“这些也都算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吧。”

作品获奖,意味着她有更多“曝光”的机会,这为她招揽了不少慕名而来求学的学生,“不管来自多远的地方,只要喜欢、爱好发绣,我都毫无保留地尽心教授。”刘振兰说。

谈起发绣传承,刘振兰表示她带过的徒弟不少,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却没几个,“只有少数人能静下来,坚持一针一线做刺绣。”她说,她也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爱好可能并不能维持生活。“说实话,做刺绣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所得并不成正比,当年我也是靠着做服装店赚钱,才能坚持下来做刺绣的。”

“我现在更舍不得离开刺绣。”刘振兰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发绣,“总有人要去传承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真心的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接过这一棒,将发绣发扬光大。”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编辑高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